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王元化学术述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胡晓明 参加讨论

    王元化,一九二0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现将他的学术成就分以下三部分简述如下。
    一、《文心雕龙》研究及中国文艺思想研究
    《文心雕龙创作论》(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是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文艺理论学界和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最大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专著既对《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作了严肃精湛的思辨分析,同时又第一次将这部古典名著所包含的思想和观念,上升到与西方文艺理论交流对话的层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由三篇专论组成,提出刘勰前后期思想有较大变化,汉晋学术思想系统中刘勰的原道观以儒家思想为骨干,以及刘勰“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贫寒庶族”等观点,尤其是关于刘勰身世的重新考辨,推翻成说,具突破意义,后为学界大多数研究者认同。下篇研讨《文心》创作论内容,作者揭示并阐发的一些古代文论术语,既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又具有明晰的思辨色采,曾引起长久广泛的讨论。作者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极富创意的研究方法,第一是古今结合的研究视角。作者强调马克思关于“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的原则,站在文艺理论家,而不是古代文论注释者的立场,从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高度着眼,以今衡古,古今互为体用,使古代明而未融的理论光采,得以现代意义上的阐扬。第二是中外比较的研究方法。作者对《文心》中重点的名论,皆以西学理论为参照系,细加审析,一方面凸显出中国文论的精彩创见,另一方面也在本土资源与外来观念之间,创造出一种沟通对话的可能性。这实际上遥承世纪初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等著作所开创的“外来观念与本土材料相互释证”的传统。北京大学王瑶教授主持的一项国家七五研究计划、旨在呈显本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其中人物的排列,正是以王国维始,以王元化终。这一计划,恰可表现王元化学术创新的意义所在。
    九十年代王元化对中国文艺思想的研究仍有发展,其代表作是关于《京剧与传统文化答问》(收入《清园近思录》,中国社科,1998)。这篇作品从美学角度对中西方戏剧、西方美学传统进行比较,作者从文化和美学上提出的一些观点,既在艺术经验上有深透的说解,又在文化和理论上有广泛的意义。
    《文心雕龙创作》一书,曾获全国首届(1979-1989)比较文学图书评奖荣誉奖。新一版易名为《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1992)。作者又增添四篇新论。
    二、文学理论与批评、文艺美学与哲学研究
    王元化三十年代开始文学批评活动,曾发表《文艺漫谈》(1947)、《向着真实》(1952)、《文学沉思录》(1983)等一系列作品,其中《文学沉思录》是新时期最富创发力的重要理论成果。涉及诸如形象思维、真实性、人性问题等,作者显示了长期思考之后,以强大的思辨力量发而为深刻的识见。其中如“文艺学综合研究法”、“风格学”、“知性方法”等,则属于作者开拓的新论域。尤其是其中《论知论分析方法》一文,是作者长期研读黑格尔《小逻辑》,厚积薄发的结晶。作者疏理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一条思想方法线索,清理出一个由三范畴认识论(普遍、特殊、个别)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辨证思维系统。《文学沉思录》被誉为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曾获上海市优秀著作一等奖(1985)。
    王元化从被隔离时期开始潜心研读黑格尔。认识论方面,如知性、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美学方面,如思想与情感融合的“情志”命题、风格问题、艺术表现的主体性与客观性问题等,都有独到的阐发与建树,在当代中国的黑格尔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为可贵的是,他九十年代后从反思黑格尔到反思思想史、反思对逻辑的人为权力和对规律性的迷信,更是当代中国黑格尔研究中独树一帜的。
    三、思想史、学术史和当代文化研究
    早在“万马齐喑”的年代,王元化就潜心治思想史,撰写《龚自珍思想笔谈》、《韩非论稿》等长篇史论,以犀利的分析和透辟的史识见长。90年代后他更为关注文艺学、哲学背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传统,这就是《传统与反传统》(1990)、《清园夜读》(1993)、《清园近思录》(1998)等一系列论著。《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书后》、《无梦楼随笔序》等文,是反思现代思想的最早文章,作者十分敏锐地抉发知识人思想与命运的痛苦根源,引发了当代思想界的反思活动。《谈社约论三书》是晚年长期沉潜读书思考、系统探究问题的典范之作,所思考的问题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命题:卢梭的“契约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指出“卢梭的公意正如黑格尔的总念的普遍性一样,是用普遍性将特殊性与个性体统摄于自身之内,从而消融了特殊性和个性的存在。”此文在当代学界重新疏理民主化理念的讨论中,有很大影响。《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是重新发现思想史遗产的名篇。作者不仅对现代思想史补缺纠偏,而且直追现代思想传统中的大症结即意图伦理、功利主义等。《关于近年代反思答问》和《王元化对五四的思考》、《清园近思录后记》等,则是将他关于中西文化比较,关于现代思想人物、关于哲学与学术等思考,一齐融注于一个焦点,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识形态化心启蒙心态。作者认为五四有四种流行观念,即庸俗进化论、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和意图伦理,对后来的思想建设有不良影响。五四值得大力表彰的思想遗产是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作者的这一思考是长期观察反思的一个结晶。以上各篇被海外学者译成英、日两种文字。近来日本学者以冈村繁为首,准备在日本翻译出版《王元化文集》(约一百余万字,日本汲古阁出版社)。
    除上述几个领域之外,王元化在翻译上亦有作品如《文学风格论》(1982)、《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996,与父亲王维舟合译),《莎剧解读》(1998,与夫人张可合译),在海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曾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瑞典、芬兰、黑西哥等国访问讲学、参加会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也曾多次在上海图书馆等邀请海外学者作学术报告,举办座谈会;在国内多次主持、举办学术会议;组织大型学术研究项目《古文字诂林》和主编《学术集林》丛刊等,是当代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的重要媒介人物和组织人物。
    1996年,王元化与巴金老人一道,被评为上海市文艺艺术杰出贡献奖,1998年,他的论文集《思辨随笔》,被评为国家图书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