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走向世界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1-30 ftchinese 陶庆华 参加讨论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的祖父在20世纪初从中国广东乘船抵达美国,在距华盛顿州州长官邸一英里的地方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一百年之后,骆家辉走进了华盛顿州长官邸。199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在国情咨文中表示:"骆家辉当选为华盛顿州州长……这些亚裔移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和他们作为公民的良好表现,增强了美国的力量。他代表着我们大家都能够实现的未来。"
    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以骆家辉为例来进行宣传,正是为了塑造榜样宣传美国的国家形象,进而凝聚国内的人心。一个完整的国家形象,应该既象征这个国家的过去,又概括了这个国家的现在,更指出了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梦想。同时,一个国家的形象,也绝不应只有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的集中表现,还需要有相应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的内涵,并建立在国民与世界认知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可能会反而令国民与世界其他国家感到不安,而这些恐慌最终又会反过来形成国家发展的阻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要对内提倡"和谐社会"、对外提倡"和平崛起"的主要原因。然而,要形成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国内、国际环境,塑造与传播能够凝聚人心、符合认知的国家形象,却又并不那么容易。
    国家形象以及软实力建设,对内在于能够凝聚人心,使国民提起国家就能感到自豪和神圣,能够信奉这个国家的梦想、目标,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或者说这是一种比法治精神更重要的、既能总结过去、又能指向未来的精神力量,即使法制不够健全、完善,国家不够强盛,人们也因为可以实现的"国家梦想",而愿意遵循社会道德与正义的规则继续奋斗。
    国家形象对外的意义在于,如果形成符合世界各国认知、或能够指向共赢的外部国家形象,就能减少国家发展的外部阻力,使世界大多数国家能视这个国家的崛起为自身发展的机遇。同时,这种无形的感染力还会在民间对全球各地的人才产生吸引力,使他们向往这个国家,愿意归化这个国家(即放弃本国籍而加入这个国家的国籍)而贡献力量。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注意通过塑造"国家梦想",凝聚成为一种国家形象,进而吸纳全世界的人才。
    这也是包括中国实施"千人计划"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许多海外人才对于中国当下的认识基本是"雾里观花",没有切身的体会与深入的观察,甚至也不看来自中国的报纸、电视。他们对中国印象如何?他们是否愿意来到中国工作?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外部国家形象。因此,塑造符合国民以及世界认知的国家形象,对于中国吸引海外人才也非常重要。
    能感染国民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形象,必然是以软性的思想、文化、精神、观念作为载体。美国的崛起,伴随着的是美国政府提倡的美式价值观、美式民主以及美国民间宣扬的美式文化和美式生活方式席卷整个世界。这构筑成了美国对内、对外的国家形象,成为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领袖,吸引了世界各地每年几十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奔赴美国工作与投资,以归化成为美国人作为人生目标。同样,在日本、韩国崛起为新兴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文化、思想、观念的大量"出口",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的"韩流日潮"正是最典型的体现。
    在中国过去,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政治、经济、科技。由于这种精神、文化、思想能够有延续长久的影响力,因此,即使屡经朝代更替,中国总能分久必合。也尽管古代中国数次为"异族"所占领过,硬实力不强,但当时异族却都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同化,最终汇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汉唐盛世,这种软实力的影响更是登峰造极,中国还影响、辐射着包括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文化圈。一个多世纪前,韩国还在以汉语为国家的官方语言;至今,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还被称为唐人街……。
    然而,今天中国的崛起,却主要体现在硬实力上。国人以及世界所羡慕的中国文化,还是过去汉、唐、宋的文明,软实力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出来。与"中国制造"席卷世界相比,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着严重的"赤字"。例如中国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向美国输出的图书版权却只有14种。因此,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那种可用来推进自身利益、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观念。"
    撒切尔夫人的话或许有所偏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崛起令人侧目的如果只有经济奇迹,正在升级的科技产品,以及日渐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与硬件,那么,中国的国力越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只会越大。因为没有思想、文化、观念的感染,世界看到的只有硬邦邦的目的不明的"肌肉"。那样,世界各国也很难从内心认可中国,更多只会把中国视为一个"淘金地",而不是朋友,甚至可能当成一种"威胁"。
    一般来说,国家形象的形成与塑造,一则取决于国内真实的国情与建设,二则必须借助于传播国家形象的力度与深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形象必然建立在真实国情基础之上,进而构建成独特的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当社会财富严重两极分化,公民正当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生活在城市、农村底层的大多数弱势群体缺乏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并且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未来指向,即使如何传播公平、法治、完善的国家形象内涵,也必然不为大多数国民所认可。
    这正是需要强调的地方:塑造一个符合国民以及世界认知的国家形象,还不能局限于如何借助思想、文化、观念来传播国家形象,这不仅仅只是国家感染力与传播力的问题,还必须从根本上逐渐完善整个社会公平、正义,起码让人们能够看见改善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才能得到最大多数国民的认知与认可。这样的国家形象也不但可以减少自身发展的阻力,还能成为吸引海外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有利武器。从古到今,中国有许多延续千年的国家梦想:例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精神;夜不闭户、尊师重道的文教观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权意识以及能"外御强敌,内混一统"的国家意识。当然,有许多梦想至今还未能实现,例如"耕有其地,病有所治,居有其屋,老有所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塑造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思想、精神内涵,能够概括中国过去与当下,指向可以实现的美好的国富民强的梦想的国家形象,带动国人朝这个方向奋斗,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崛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复兴。
    (作者:陶庆华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侨联副主席  2009-11-10)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是由中国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发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学院以及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智库型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课题,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战略性、可行性、及时性的建议和政策研究。)
    转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29609?page=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