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就,与虚心学习国外经验有着密切关系。但金融危机却让我们看到,美欧的一些发展理念和制度设计,并不能适合中国的需要。如果说,未来中国在发展中,更需要有选择地向国外学习的话,那么日本仍应是一个主要目标。我们需要掀起第三次“学习日本潮”。 中国人曾有过两次学习日本的经验,第一次是百年前,甲午之战失败后,中国人知耻后勇,拜敌为师,随之日语中“外来”新概念挤占了四书五经中的话语。主导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两党的先驱们,大都是这些新概念的实践者。第二次是30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体验自动化,乘新干线、感受高速度,国内随之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的热潮,日本技术几乎成“现代化”别名。 但是,两次学习都有一些遗憾。第一次,许多人将日本视为“小西方”,日本只不过是“西学东渐”的“工具”;第二次,许多人是将日本视为“经济巨人”,日本只不过是“技术与管理”的“培训班”。“工具论”与“技术论”,如同两片叶子遮住了人们的眼睛,影响了我们对日本社会整体,尤其是人文领域的关注。 日本是一个后进的东方岛国,20世纪初,花了30年就进入了“列强”行列。二战失败后,也只用了20多年又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经济次强。而我们以优于日本的“硬件”,经历了30年高速成长,仍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仅此一点,就仍需要虚心学习。前两次学习日本是形势所迫,今天依然如此。世界大动荡的变局、欧美模式的瓶颈、我们自身发展的困难,都逼迫我们以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再一次学习日本。中国现在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更需要找出差距、后来居上。毕竟,善于学习,也是一种自信力的表现。 中国最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中国向日本学习,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最大的相同点,第二是最大的相异点。中日国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人多。而两国最大的相异点就是“人”的作用不同。中国人多往往被看成是包袱、困难,是分割社会财富的“分母”。而日本人多却是日本最大的财富、长处,是创造资源、创造一切的“分子”。决定能否变分母为分子的关键就是教育。 “人的教育”,概括了中国第三次学习日本的要谛。日本自然禀赋比中国差很多。日本凭借的就是一流的、有组织的人力与人才。有人形容日本近代崛起是一手“枪杆子”,一手“笔杆子”。但近50多年来,日本人自己更看重后者,教育立国被视为日本发展的核心。百年前,日本一位枢密顾问官田中不二磨曾对访日的中国实业家张謇介绍:“国之强不在兵而在教育”。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则总结:“日本经济实力世界第二,是日本普及、发展教育所带来的成就。” 重“普及”,善“提高”,是日本教育最重要特征。全民普及的教育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以贯之的国策。高入学率、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使1.3亿日本人深受其益。2008年,四位日本教育背景的学者获诺贝尔奖,又再次让世人对日本教育刮目相看。其中,物理奖得主益川敏英不擅英文,连护照都没有,被视为日本本土教育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益川教授得知获奖时,第一反应说出的“没有特别高兴”立即成为一句名言。但他听说自己尊敬的前辈南部教授一同获奖时,却喜极而泣,称自己“从来都是仰视南部先生,能与先生一同获奖,真太感动了。”对自己的名利并不在意,而对自己尊敬的师长却如此感泣,从教育学角度观察,这种胸怀比所得的大奖还要珍贵。这位大学者还是反战运动的践行者。这样的人在日本并不少见。看看益川,再参照我们中国当前的一些教育弊端,不是“分数挂帅”,就是“求名求利”,或“学而优则仕”,连大学也要赐予行政级别。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体制、标准和内容下,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何时才能成为上有优质大家,下有合格劳力的人才大国呢? 教育不发展,人才不能辈出 未来世界,关键就是人才之争,也可说就是教育之争。今天,日本在节能、环保等各新兴领域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最具世人瞩目的,还是日本的教育成就。中日的最大差距就在此。 十年改革纪念时,邓小平曾说∶“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今天,中国所有领域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难度最大。2008年是恢复高考30年,但恢复高考只是“恢复”了文革前17年的体制,在整个中国跨越“17年体制”,与世界接轨时,教育在忙什么?日本无论什么功劳,都应记在教育的账上;日本有什么弊端,教育也不能推脱责任。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时,日本国内很多人都指责教育有问题。中国今天有失误,教育当然不能幸免。日本当年从战后废墟站立起来,30年后发展起来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以手握大量顶尖自主创新技术领先于世界。日本即使在长期“平成萧条”时,也从未亏待过教育、科技,反而乘势实现从GDP向HDI(幸福指数)的发展模式转型,使今天的日本仍然走在世界前列。 人类发展如同一个孩童长大,从重表面实力到重综合实力,从重资源、GDP到重人才、人的自由成长。今后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决不应忽视最大、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教育不发展、人才不能辈出,人口不能转变为人才,中国就是再增长20%,也是在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力。美国透支的是金钱,中国透支的是资源、环境与劳力!新发展观将“教育、健康及体面生活”作为基本要素,其意义对于中国更为深刻。今天的金融危机,再一次使所有国家面对危险与机会的双重挑战,中国应该向何处去?中国的教育应该向何处去?看看日本,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示。(作者系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 未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