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论著评介 >

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知识分子如何直面西方

http://www.newdu.com 2017-11-30 中国网 李真 参加讨论

    在“异国情调”的背后,反映的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直面西方现代文明时所经历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
    近年来,有关近代西方看中国的书籍层出不穷(包括来华传教士的游记、信札,欧洲本土学者对中国的研究等),悄然兴起一股海外汉学的新热潮;不过,相比较而言,关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学术界在新旧世纪之交、内忧外患之际,如何看待西学及西方的丛书却相对较为沉寂。不过,最近有幸拜读了由李雪涛先生主编的“西洋映像手记”系列丛书,不觉眼前一亮。这个系列主要收入了清朝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到国外访问、游记的日记,包括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黎庶昌的《西洋杂志》、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王韬的《漫游随录》以及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五部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出版就引起过强烈的反响。这五位晚清的著名学者、维新思想家,通过到欧美等国的游历和考察,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来反观异域的风土人情,理解异域的社会文化,在“异国情调”的背后,反映的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直面西方现代文明时所经历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
    回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国与欧洲,居住在旧世界的两端,最初是在地理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各自的文化与文明,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后来通过传闻和间接贸易才认识了对方,但那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异国形象是模糊的、奇异的,有时甚至是全然谬误的;接着通过旅行带来了偶然的接触,各种游记中开始诠释中西最早的形象;一直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中西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往来和全面接触,由于交通之发展便利而使得中国和西方彼此之间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有了一种来自亲身体验和感受的直接印象,各自形成了对对方比较真实的形象。这套丛书中所辑的几位作者,有在官场身居高位的知识分子,如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大臣)、黎庶昌(曾任驻日大使);有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领袖,如康有为、梁启超;还有早期接触过西学并和传教士合作编译中国典籍的文人,如王韬。他们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天朝之大门被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所轰开,闭关锁国的政策被彻底打破,满清帝国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强烈变化。在这民族危亡之秋,中国具有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觉的知识分子对于亡国灭种的危机痛心疾首,他们首先意识到中国之落后,国力之衰微,源于数千年的专制帝制及耽于考证的繁琐学风,必须进行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才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从鸦片战争到1860年前后,中西文化的撞击激起了经世致用、救亡图强的学术变革;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到90年代,在维新变法思想酝酿和发动的刺激下,加上近代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与影响,一批关注国家命运、锐意革新的知识分子走出国门,亲自去接触和了解了西方的社会和文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自此之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制度进而到其思想学说的转变。这种中西对话,尽管是从不平等开始的,但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这套丛书的五部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王韬的《漫游随录》是他于1867~1870年间应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熏 1814~1897)之邀赴英翻译《易经》,其间漫游西欧诸国后所撰。该书是晚清中国知识分子对欧洲最早的目击实录,对于各国的物质文明、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描写真切细致,“览其山川之诡异,察其民俗之醇漓,识其国势之盛衰,稔其兵力之强弱”。书中不仅体现了王韬向西方学习的心态,同时也阐发了他希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一统的思想。《西洋杂志》出自“曾门四弟子”之一桐城派著名作家黎庶昌之手,为他1876~1880年驻任英、法、德、西使馆参赞期间关于欧洲的记述,书中广泛地介绍了西洋诸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民情等各种实况,以纪实的叙述风格,白描的写作手法,简明朴实的语言,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生动的异域图景。《出使四国日记》是晚清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于1890年奉命出使欧洲英、法、意、比四国时期所写的日记,欧洲社会的科学技术、政治体制、教育发展、社会习俗等在他笔下娓娓道来,“生动再现了晚清士大夫视野下的欧洲社会历史文化风貌及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士人心态”。而《欧洲十一国游记》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时所写,侧重在欧洲如意大利、法兰西的游历,文中涉及了多种方面的观感记录,“考察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这是康南海考察西方世界后,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来给中国开出的一剂改良药方。《新大陆游记》则是梁启超1903年赴美洲游历考察美国政治社会情况的记录,书中对当时美国五光十色、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文明感触颇深,形成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初步奠定了中国人的美国观基础,同时考察了北美地区的华侨生活,对中国人的民族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方案。
    这几部作品均出自晚清名家之手,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各具千秋,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西洋诸国的风貌,反映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心态在现代文明与思想的冲击下所产生的强烈回应。异国风情在他们的笔下,不再只是走马观花,照相机式的简单记录,也不仅是日复一日,流水账式的千篇一律;在他们眼中,山水已非山水,游记也绝非记游,而是借游记之名,抒发感慨,以西洋之进步为镜照旧中国之落后,其目的是讨论中国之问题,寻求中国之出路,希望“西为中用”,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富强的中国来。由于这些知识分子自身的学养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以及他们当时所身处的那个剧变而复杂的时代大背景,使得他们对西方形象的描写难免存在“误读”的现象,而这种“误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正是早期中国知识分子阶层面对西方的社会文化所做的集体阐释。在近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之时,这种“社会集体想象物”对异国及异国人的认知产生了关键作用,甚至到“五四”以后都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这些游记早已跳出了简单的山水之间,也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捧卷读来仍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们当时爱国救亡的良苦用心。
    这套文化丛书的另外一大特色是编者特意甄选了一两百幅描绘当时西欧风情的精美铜版画,结合各部游记所记述的风土人情,配以相应的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阅读此书,读者既能收获知识上的增长,亦能得到视觉和美学上的享受,不能不说是双重的赏心乐事。
    “西洋映像手记”(第一辑,5卷本)李雪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欧洲十一国游记》康有为著/李冰涛校注/35.00元
    《西洋杂志》黎庶昌著/王继红校注/38.00元
    《新大陆游记》梁启超著/李雪涛校注/35.00元
    《漫游随录》王韬著/顾钧校注/29.00元
    《出使四国日记》薛福成著/宝海校注/45.00元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 中国图书商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