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克斯(Sykes, William Henry 1790-1872)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会下议院议员。1862年前后,当英国政府抛弃“中立”的外衣,准备武装干涉中国内战时,作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中少有的有识之士的塞克斯挺身而出,抨击英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力排众议,竭力为太平天国辩护。他为此写了许多信发表在一些激进的报纸上,后来,塞克斯把它们编为《中国太平叛乱的起源、进展和现状》一书。为醒目和省略起见,梁丛诫翻译该书时改名为《太平天国问题通信》。作为研究太平天国的一份史料,这本通信集中绝大部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被收录在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的《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一辑)里。在此,笔者主要依据收录在译丛里的这些通信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一点探究。 一、塞克斯从哪些方面为太平天国辩护 太平天国运动在外国列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起初,西方列强想乘机从太平天国那里捞到还未从清朝政府手里得到的特权,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因此,英国采取了伪装中立的政策,等待局势的进一步明朗。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感到采取谈判手段,从太平军手中取得特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于是,他们认为要实现《北京条约》,就必须镇压太平军,但这将有悖英国的中立法。为此,英国侵略者们感到须首先影响和导向英国公众舆论以反对太平天国,制造对华干涉的舆论和种种干涉的理由。于是乎英国报刊等就时常发表一些别有用心的文章恶意攻击太平军,指责太平军的残暴、黑暗等,还特别夸大太平天国对英国贸易和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1862年前后,正当英国舆论界对太平军进行口诛笔伐、肆意诋毁的攻击甚嚣尘上的时候,塞克斯站了出来,他不避讥讽,力排众议,在英国舆论界及下议院为太平天国辩护。在塞克斯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其伟大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它成为亚洲头一个国家和世界上的一个强国,其神圣使命就是驱除鞑虏,打倒偶像崇拜。具体说来,塞克斯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太平天国辩护。 (一)关于太平皇帝及其宗教宣言。英国侵略者们认为洪秀全:“如果不是个骗子,就是个无知的狂徒”,[1](P60)他们把太平军的宗教信条称为“教义和伦理方面一次空前的亵神骗局。……在历史上还找不到能和这些教义相提并论的东西。”[1](P60)然而,塞克斯则认为洪秀全的文学才能、道德修养、行政才干、精神智力、领导气魄,为众人所拥戴,他才会赢得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地位,成为起义军的首领。至于太平天国的宗教,塞克斯认为:洪秀全是在读了梁发关于《圣经》和《新约》的诠释之后成为一个上帝的信徒的。在此之前,他从未同欧洲人在宗教方面有过任何交往。因此,不能奢望把欧洲经典的宗教教义与太平军粗糙的拜上帝教义相提并论。但是人们应看到凡加入太平军的人必须首先承认一个上帝、一个耶稣和十诫,而且这些基本教条一直在太平军每礼拜六的集体礼拜中表现出来。至于“洪秀全自称基督之弟是按神意行事”的亵神之言,塞克斯认为洪秀全这样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旦洪秀全感到太平天国的政权得以巩固,他会放弃这种假说而接受真正的基督教教义的,这一点是可以期望的。”[1](P31)还认为,我们若把洪秀全的天王、天弟之类的称号同中国历代封建皇帝的圣上、天子等称号进行一下对比,可以看出前者并不比后者更为放肆。因为在中国要彻底推翻早已在人们思想深深扎根的神权——天子观念,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简直比登天还难,而洪秀全又不愿简单而又机械地重复着历代帝王的旧称号,于是乎他便借用天弟来显示其在人间至高无上的地位。总之,天子、天兄、天弟等称号只是封建皇帝们用来显示帝王之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和显赫,以及中国人用来尊称帝王的称呼罢了。诚然,如前所述,太平军粗糙的宗教在许多要点上较之欧洲经典的基督教无疑仍有缺点,但洪秀全等人,尤其是洪仁玕都在尽力改进这些缺点。可见,太平天国的宗教宣言并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有渎神圣。为此,塞克斯批驳英国侵略者们“对于太平军首领宗教和精神方面的真正品质一无所知,而且暴霹出他们怀有一种个人的敌视情绪。当军政大权在握时怀有这种情绪是极其危险的。”[1](P62) (二)关于太平天国的各种制度。英国侵略者们认为太平天国没有组织政府的能力。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说:“太平军从未采取任何一种好政府的方针;从未企图组织一个政治团体或商业机构。”[2]他甚至还诬蔑“太平天国没有,也无此能力来组织一个政府或建立任何制度,不论是军事的,民政的,还是财政方面的”。在太平天国里“政府机构一词没有任何意义。”[1](P61)对此番混淆视听的攻击,塞克斯引用杨笃信牧师的话加以评论:“在南京有同北京的六部相当的六个部,……在各个城市中,他们不仅有军事长官,而且同样设有民政官员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由于目前城市里的驻军较多,因此实行严格的军事管制,而民政府的活动范围也就要比和平时期要小一些。一旦战争停止,这种顺序将会倒转过来。……此外,整个起义地区都实行了一种正规的税收制度,这种制度比原来的多少要温和一点”。“他们有一个正规的政府体制,其臣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都得了保护,老百姓也为他们开市。”[1](P63-64)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时,就开始建立了一个集神权、军权和政权合一的政治机构。定都天京后又进一步完善了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等制度和政策,其具体体现在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纲领中。最后,塞克斯引用被称之为英国在华官员中最有信誉、最不自私官员的密迪乐领事在1861年2月19日致英国外交大臣罗塞尔的信评论道:“我完全否认太平天国没有正式的政府以及无权被视为一种政治力量的论调。”[2](P372) (三)关于太平军的组织纪律。在英国侵略者的眼中,太平军是一群土匪、强盗、江洋大盗、抢劫犯、杀人犯,毫无组织纪律而言。在塞克斯看来恰恰相反,太平军的纪律十分严明,是一支作战勇敢,遵守纪律,光明磊落的队伍。维多利亚主教斯密斯曾对太平军严肃的纪律颂扬道:“在亚洲战争中所常见的奸杀掳掠,太平军是用死刑来严加禁止。他们较之清教徒更为严格地来对自己同胞所珍爱的各种宫能享受进行内部战争。他们严守基督教的十诫,……,一般激起淫佚放纵的事物都被禁止和铲除。饮烟、吸烟、赌博、说谎、咒骂,尤其是吸食鸦片,都是以一种丝毫不苟的道德决心予以禁止的。”[2](P60)至于太平军杀人,塞克斯在致《每日新闻》编辑的信中这样评论道;“历史表明,在各国的内战中,特别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内战中,人类总是不幸地忘却了人性,其行为常似凶神恶煞,结果不是杀人就是被杀。”[1](P69)不能否认,“太平军是残酷的,但难道清帝国分子就不残忍吗?起义者的行政能力肯定是很差的,但清帝国在这方面的所谓长处也不过是徒有其名。”[1](P52)因为战争向来就是无情的,残酷的。诚然,太平军杀人,可他们并非乱杀无辜,他们杀的人是与之敌对的、腐朽没落的寄生虫及其卫道士。而且太平军杀人是逼迫无奈,是出于自卫,否则他们自己就要被他人所杀。因为,在战争中相互敌对的双方除了杀人和被杀外毫无选择余地,这是一切武装冲突带来不可避免的结果和缺点,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而至于它是否是正当的,抑或是邪恶的,那就要看这场战争本身如何来决定了。但与太平军不同的是,清朝官吏却根本不知仁慈为何物,可他们所犯的一切暴行都被不公正地归罪于太平军。塞克斯认为英国侵略者们显然是在有意颠倒黑白。 (四)关于太平军的信誉问题。敌视太平军的人认为“无法信任太平军所说的话”。塞克斯则认为太平军对待外国人的态度非常宽厚,并且认真地恪守了信义。在英法联军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当英法联军无端地、不分皂白地大肆杀人时,而太平军却坚定不移地不予他们的“洋弟兄”进行任何报复。例如,在这期间,太平军地区内的所有生丝交易都在照常进行。欧洲人对于派人携款到太平军地区去依然是放心的。塞克斯还反问敌视太平军的人,并请他们具体举出自从1853年文翰第一次在南京与太平军会谈,直到1861年12月夏福礼在宁波与太平军达成协议这期间,太平军什么时候曾对英国人有过不守信用的事例。塞克斯替他们回答道:“文件上一次也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当欧洲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犯时,只要向太平军首领提出申诉,有哪一次不是立即得到解决的?”[1](P66)因此,塞克斯认为太平军对欧洲人是非常友好的,是想与英国人成为朋友的,也是有资格得到当时英国人的信赖,并且“根据过去的经验,今后我们也可以信赖他们。”[1](P71) 总之,在塞克斯看来,因为太平天国的出现,“人类的灵魂得到了拯救。人民开始对他的古老的信念产生疑问,魔鬼的地位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已深深地扎下了根,开展伸展出它的枝叶。我们深信这些枝叶不久将荫蔽这整片国土。一个有生命力的信念已被引进这个民族,冷酷而卑微的中国人不久即将变为热爱上帝并受到天国启示的人们。”[1](P125) 二、塞克斯何以为太平天国辩护 由于对太平天国有以上公正而又客观的看法,因此,当侵略者们叫嚣着要对太平天国进行公开的干涉与镇压时,作为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塞克斯便挺身而出,不折不挠地为太平天国辩护,反对英国干涉中国内战。他之所以强烈地反对英国干涉政策,是因为他认为: (一)太平天国是一场有着神圣使命的伟大运动。塞克斯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朝代更替频繁,正是这种朝代的更替,使得中国社会才得以实现正常的“新陈代谢”。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使命就是以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为奋斗目标的。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他认为“人类要想改变中国的社会和政府的现状是无能为力的”,“别人的帮助只是徒劳拖延其时日而已。”相反,人为的干涉,将不利于中国消除自身的弊端。因此,中国人要实现改朝换代,只能采取中国独特的缓慢的,在欧洲人看来是十分野蛮和残酷的方式,而不能设想还会有什么别的方式行事。同时,塞克斯还认为要把太平军打退并赶到没有被他们占领过的地区里去,其结果不过是使这场灾难更加扩大,加剧中国内战与混乱局面罢了。针对敌视太平天国的人以太平军是洪水猛兽作为干涉之借口,他驳斥道:“目前的混乱状态对中国来说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宿疾”。因为“鲍狄厄(Pauthier,J.P.G.)写的《中国史》告诉我们,中国已经历过二十一个朝代,而每个朝代在灭亡的时候,总是伴以混乱状态。”[1](P46)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他相信:“若不是经常有这种天降灾祸,中国可能早就毁于自身的积弊了。多难兴邦,中国人比我们更能从哲理上解释这一切。我们说当前这场内战是人间惨剧,中国人回答说:‘非也,此乃天意也’;我们称之为毒,中国人却誉之为药;外国人说‘内战将把你们富庶的国土化为不毛之地’,中国人回答说:‘不要怕,它只会毁掉杂草。当一切都过去之后,我们会比过去这五十年更欢乐地庆贺丰收。’”[1](P118) (二)太平天国是一个能维系中国社会安定的政府。在塞克斯看来,太平天国的领土范围北达山东,南至广东、广西,西抵四川,东到江浙,面积相当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三倍,太平天国的人口已达9800万,其政权也建立达十多年。因此,他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相当强大的政府。尤其是太平天国的存在对于英国对华贸易(包括英印对华贸易),以及对于英国从贸易中所获得的收入,乃至对于英国的海外利益等等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些贸易繁荣的必要条件全在于中国社会的安定,以保障最起码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中国社会秩序的安定又系于强有力的全国政府的存在。清王朝既由于内部原因已日趋衰弱,又因为外部武装侵略,已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无力维系一个强有力政权。此时的太平天国显然是时势造就的新生力量。但如果英国一方面要去摧毁现存的清政府,另一方面又去阻挠这个新生力量的成长,那么英国政府的政策无异于“自杀政策”了。 (三)英国的干涉行动会带来恶劣的后果。在塞克斯眼中,清政府是早已被公认为地球上最腐败、最残暴、最无能的政府,它早就应该被清除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英国若有意维护这个世界上仅有的凶暴、怯弱、精于酷刑且无可救药的专制暴政,英国将会自食其果。而太平天国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生力量,干涉它的存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这是其一。其二,他相信,一旦太平天国取得成功,它将对圣经和福音的传播开放,偶像将被打倒,被压抑、禁锢的人们会因此得到解放,悲伤的人们将获得安宁,届时还将为这些备受蹂躏的人带来起码的民族生存和社会文明。同时,基于太平天国积极而又充分地对欧洲的商业、科学、求知欲以及文明影响开放,那时在中国还可以推销英国的工业品。这样既可以使中国从中受到裨益,又可以解决英国国内市场的迟滞、充塞和工人们的困苦。不仅如此,而且欧洲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自由、民主、文明的思想观念,西方宗教及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种进步事物都会源源不断输入中国,给这个古老的国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此一来,对于执世界经济牛耳又有强大商业力量的英国而言,则同样可以获得一个取之不尽的富源,并且还用不着采取侵略或扩张的强盗式的行为。然而,一旦英国干涉中国内战,镇压了太平天国,上述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将化为泡影,这将使英国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好下场”。其三,塞克斯认为在战争中人们渴望恢复和平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能靠镇压这些运动来达到。只有在交战双方之间严守中立才能得到和平。因为中国式的斗争是要一直进行到改朝换代才会停止的。任何外来的干涉只能成为制造普遍混乱的工具,并最终导致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其四,塞克斯认为英国的干涉是自讨苦吃。因为镇压太平军并同太平军处于经常的战争状态必然要危及英国的经济利益,最终必将使英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遭到破坏,并使英国的纳税人承担无谓的牺牲。这是因为,太平军地区生产并控制着向英国出口的全部茶叶和生丝,同时消费着从英国进口的大部分商品。英国在这里的敌对行动,除了加剧其混乱和荒芜之外,还“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为所有出口生丝付出比法定数额多5倍的关税的惩罚。”[1](P95)但如果“不是冒然去同太平军打仗,而是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上海就可能成为一个自由港。这样一来,对于整个欧洲人的商业来说,整个扬子江就像泰晤士河一样安全了。”[1](P112)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听任太平军占领上海,……可以使丝绸的消费者——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是——在每担生丝上至少节省50两税银。”[1](P85)而且这种重要的贸易也不会中断。 (四)英国的干涉行动在策略上是不明智的。首先是军事方面的。塞克斯认为一旦英国干涉中国内战,那样将使英国陷入一场更大规模的,拖延时间更久的军事行动,这对于英国,无论是从军费开支,兵力来源方面,还是从纳税人的意志方面来说,都是断然不应采取的政策。考虑到英国过去的在华战费和当时英军在华军备开支。他认为届时英国海军每年支出的费用将达到456,148英镑,陆军每年开支为278,077英镑,加上其他意外支出,如解决由战争本身带来的死伤人员的抚恤金及其家属成员赡养费等社会保障支出。这样,为了用武力维持英国对华贸易,英国纳税者每年大约共需支出100万英镑。而按照密迪乐领事的估算,这个数字还可能要增加一至两倍。塞克斯还认为,尽管英国正在用鲜血和金钱来提高这个政府的权威,但满清政府的无能局面正延及中国每一个省。为此,英国必须占领中国,建立卫戌部队,那样的话,英国也许得为此再打上100年的仗,花上一两亿英镑。可这对英国来说,谈何容易?正如法国驻华公使馆秘书顾思在评价法国驻上海副领事敏体尼主张介入中国内战的计划所谈到的一样:“用一支海防舰队来镇压三亿六千万人是不容易的。”[3](P26)第二,英国同其他列强之间在中国问题上有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塞克斯认为英国对华干涉会立即引起英国人同法国人的冲突。他曾提出过疑问:“当这种征服(指占领中国)完成之后,这两个国家(指英、法)又将如何来瓜分这份战利品呢?”[1](P113)其言下之意已相当明确,英法届时将会因为分脏不均而产生冲突,以致付诸于战争。其次,塞克斯认为英美在对华问题上也有存在着不易调和的利益冲突。他认为在干涉过程中,英国援助美国兵痞华尔,帮助他建立一支军队;而华尔若有朝一日对英国感到不满或出于别的什么原因,那时英国的商船就会成为他们炮队袭击的目标。第三,他还认为对于英国在中国的扩张,欧洲各国绝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的,英国也会因此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法、俄两国产生严重纠纷的。这样一来英国就因会树敌太多而成为众矢之的,届时“事情可就不妙了”。最后,他还提醒,即使英国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军,险遭灭亡的、腐朽的清政府未必会对英国人真正友好起来。他担心英国“正在替别人准备一根有朝一日可以用来打破我们自己脑袋的棒子,……那就是我们的鬼把戏决不会有好下场。”[1](P108) 三、塞克斯为太平王国辩护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精神 在整个辩护过程中,塞克斯并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出发,而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为太平天国辩护的。正如塞克斯自己所言的,他并非太平天国的拥护者,而是原则的拥护者。他为太平天国辩护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精神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反战。塞克斯反对英国卷入中国内战的反战立场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在塞克斯的通信中,他曾屡次批评英国的政策是不人道的。首先,他认为对于太平军东堵西截而不能打垮它,把它驱赶到内地而又不能穷追,其结果只能是扩大内战范围,加剧混乱和荒芜,加深人民的痛苦,也只能是使这种灾乱拖得更久,死伤人员更多。其次,在战争中英国用远程大炮打死了数以千计的太平军,而英军却在太平军的小炮和简陋火器的射程之外。因此,塞克斯认为就连英国的士兵和水兵们也会羞于如此不平等的,以强欺弱的战斗的。最后,他认为英国支持一个在当时仍坚持残酷刑罚,动不动就屠杀无辜的王朝,那英国本身也就犯下了人道主义的罪行。总之,英国的干涉制造了一场人道主义的灾乱。第二,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当时英国上下都主张成立“节约政府”。而英国卷入中国内战,参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斗争,这将使英国的纳税人每年为此多支出100万英镑。如此一来,势必使捐税增加,导致商品的生产费用提高,削弱英国商品在世界各地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严重影响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经济利益和地位的。第三,从民主政治角度看,塞克斯反战立场中包含着一个重要因素,即他反对一些投机者利用战争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塞克斯认为,当有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出卖笔杆子,过分夸张了太平军的杀人和抢劫行为时,只要那些在中国居住的英国公职人员愿意,英国在华当局就完全可以制止这类血口喷人的宣传。然而,这些人不仅没有注意去制止这种煽惑人心的做法,而且还从中捞取政治资本。还有一些人之所以支持英国干预中国内战,是因为太平军的胜利,将违背一大批替满清政府收税的英国人的个人利益。这些人从清政府那里领取薪俸,有的竟高达每年几千英镑。[1](P67)上海的大批外国地主赞成防守上海,因为他们可以趁机用贱价向中国地主购得新的土地。一部分商人利用太平军的行动散播谣言,以便恫吓未知底蕴的商人而独专其利。许多土地房屋的投机家也利用战争带来的混乱获取高额房租等暴利。对此,塞克斯极力反对他们以牺牲自己民族的荣誉来捞取政治资本和私人经济利益。 (二)支持正义战争。塞克斯首先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行政机构的腐朽,整个官僚组织千疮百孔,由上到下都行贿成风。统治阶级又极端反动,官吏无止境地剥削老百性。在这样情景下爆发的旨在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场正义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剂“良药”。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抵制了英国侵略者的的无理要求。塞克斯认为“自1839年3月18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收缴违禁鸦片谕贴公布时直到《天津条约》签订,英国政府的政策就是迫使中国承认鸦片贸易合法。这不仅违背中国的法律及其合乎道德的经济,也违背了英国宣布的自由贸易的原则。英国一切侵略行动的真正动机,就在于迫使中国政府准许鸦片输入。至于用什么借口开战,那是无关宏旨的。”[1](P44)而在太平天国里,鸦片贸易是绝对禁止的。同时太平天国运动若获得胜利,就会妨碍清政府在炮口下被迫签订的《北京条约》的履行,英国就会失掉自我偿还那笔令人痛恨的战争赔款的手段。从这两种意义上讲,塞克斯认为英国即使不支持太平天国,哪怕是口头上的支持,但至少不应该干涉它。 (三)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给太平军抹黑,侵略者们在耍弄那些骗人的混淆是非的花招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直到他们成功地使女王政府的大臣的相信,太平军无异于洪水猛兽,应当格杀勿论,这样做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恰恰相反,塞克斯认为一旦英国可耻地撕毁了同太平军之间的协议,就会降低英国在世界上的“正义影响”。在英国自己搞了这样阴险、虚伪和两面派的外交之后,英国以后将无脸面,也无法去指责别的国家。侵略者的那些混淆视听的说教完全是对欧洲舆论的一种欺骗,使得英国恪守信义的好名誉蒙上一层挥之不尽的阴影。这样做不仅会引起人们对英国的鄙视,而且还会危及英国将来的利益。因为英国的非正义的军事行动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留下恶劣的印象,并且已经在那些被损害的心灵中点燃了仇恨的火焰,这种火焰将会蔓延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四)守法的立场。塞克斯认为干涉中国内战不仅违反了英国的中立法、国外兵役法和国际法。塞克斯曾反问侵略者们:“我们破坏了自己所宣布的中立立场,去攻击和屠杀一个我们并未与之作战的国家的人民,一个没有加害于我们,而且还在寻求我们的友谊的人民,国际法中还有哪一条没有被我们践踏呢?”同时,他还认为因为中国法律是禁止鸦片走私与贸易,英国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而采取的一切行动也践踏了中国的法律。 纵观该阶段历史,塞克斯上校为太平天国的辩护虽然未能阻止英国对华的干涉行动。但他对于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恳切谏言以及为太平天国的大声疾呼,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在此之前,英国公众普遍不大关心英国的对外政策。塞克斯认为这种漠然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危险的,任其发展必将对英国的未来产生不利的影响。也正是他对太平天国有着成熟而又公正的看法,他才得以由阿伯丁地区选出,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的。而且,1862年曾在下议院单枪匹马地为太平天国辩护的他,后来不再“孤军奋战”了。因为后来议会多次讨论对华关系案时,下议院已形成了一个反对派,他们公开反对和强烈抨击英国的干涉政策,折射出英国公众在对待太平天国问题上的尖锐分歧。总而言之,塞克斯这种真正的民主主义立场是值得称颂的! 【参考文献】 [1]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1.61. [2]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M].王维周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6. [3]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 (资料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论文来源:http://www.zisi.net/htm/ztzl/hwzgx/2006-09-07-35247.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