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中国茶叶之外传,起初是以它的提神功能和药用价值引起国外人士的兴趣。日本是较早将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输入并且受到较大影响的国家。唐代期间,日本陆续派遣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他们回国时,把中国的茶叶、茶种和茶文化带回日本。据说,其中有一学问僧都永忠,从中国留学返回日本后,任梵释寺僧,公元815年间,日本嵯峨天皇到该寺,都永忠仿照唐人的饮茶习俗煮茶请他品茗,天皇饮后很感新奇,后来,他命人在京畿近江、丹波等地种植茶树,并写了“萧然幽香处,院里满茶烟”咏赞诗句。 公元八世纪中叶,中国高僧鉴真应日本来华留学的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带领弟子十余人东渡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把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包括生产技艺、建筑学、中医药学、书法绘画、中国茶叶与饮茶习俗等介绍到日本。中国饮茶习俗传入日本后,衍发了一些有趣的风情,其中有所谓“茶寿”者,是将汉文“茶”字的笔画结构“艹”与“八十八”相加,正好是108,据说“茶寿”是对108岁老寿星祝寿的称谓,但也可用于对高龄者长寿的祝福。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进行合作。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 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成功。 20世纪60年代,玻利维亚共和国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1987年应玻政府请求,我国派遣茶专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83年,我国向朝鲜民主共和国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千百年以来,中国谚语“每日开门七件事”中的茶,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了。近十多年来,若干国家的学者们研究发现:茶叶———尤其是绿茶中的类黄酮物质,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与血管梗塞的功能;茶叶中的茶酚及其它某些成分,还可能有提高人体抗御癌肿和辐射以及某些感染的作用,因而世界上以茶为饮料的人也愈来愈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