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回族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比回族本身的历史还长。到了元代,回民族形成后,回族饮食更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在调料的动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以回族人民为主体的清真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更为丰富回族人民的饮食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 饮食民俗 回族人民饮食的种类和惯制传统的关中回族饮食结构是主副结构搭配。主食以面食为主,辅以玉米、豆类等杂粮;副食以肉类为主;辅之以禽蛋、蔬菜和干鲜调味品等。肉类以牛、羊、鸡肉为主;油脂是植物油类和牛羊油(脂)。蔬菜和水果随时令饮食。蔬菜中的葱、蒜苗、韭菜、萝卜、蒜苔、菠菜、芫要(香菜)等是关中回族喜食的几样蔬菜。日常饮食的一些特点是喜食面食且花样较多;喜食牛羊肉,肉类食物偏多;对甜食也有所偏爱。 饮食礼仪 回族在礼仪饮食习俗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涉及的生活领域相当广泛。像旧时回族人家就有好做美食携之探望长辈、携之走亲戚或和睦邻里的习俗。此外,回族在具体的饮食活动中有一些礼仪、礼节、礼貌方面的讲究和规矩,因为约定俗成,大家都能共同遵守。譬如“过包贴”因为来宾较多,属于一种公众性的活动,因此就有了分席、排座、就位、就餐等程序。 饮食禁忌 回族饮食在禁忌民俗方面有两种情形表现较为突出。一种情形是“禁”,即禁止的饮食。伊斯兰教义规定的禁食物.关中回族是坚决不饮不食的。众所知道回族是禁食猪肉的,其实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古兰经》明确规定的禁食物共有五种,猪肉仅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四种是自死的动物、动物的血液、不诵念真主之名而屠宰的动物和饮料中的酒;另一种情形是“忌”。这类情形突出表现在“忌讳”而非“禁止”上。汉语的“忌”字本义是僧恶,它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东西。回族的饮食忌讳许多正是由憎恶、讨厌、反感这些心理因素而影响行为和语言的。比如按教义规定鱼类和水里的生物一般均可食,但关中回族却认为鱼类必须有头有尾,并有鳃、鳍、鳞才能食,而“是鱼不像鱼”的则不食。 特色饮食 回族饮食最具中国清真饮食的特色,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清真饮食的代表。如果说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新疆穆斯林民族饮食较完全地保留了西域清真饮食传统,那么,回族饮食则是在保持传统清真饮食的基础上,较多地、有选择地融入了中华饮食文明,从而使回族饮食(也可以说是中国清真饮食)以显著的“宗教性”、“兼容性”、“丰富性”为其个性特色,屹立于中华饮食之林,显示着勃勃生机,焕发着青春活力。 通过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介绍,我们从中得出,回族的饮食文化确有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显著的民族饮食文化特色。而且能够把单纯物质生活的饮食行为上升为一种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层面。此外,我们还能清楚的看到伊斯兰教信仰对他们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相当深刻,这是他们长期生活在饮食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环境之中而保持其饮食特点不变的深层原因。毋庸置疑,这些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伊斯兰教信仰的深刻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继续保持和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