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民族。满族的先民祖祖辈辈耕耘劳作、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间, 因此人们常把长白山、黑龙江视为满族的发祥地。白山黑水是满族人的故乡, 也是满族文化的摇篮。满族人民不仅以勤劳、勇敢、精骑射的“引弓之民”而著称, 更以爱说好唱、能歌善舞而闻名。他们通过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 再现了其民族人们的劳动生活、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 满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相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种类,“特殊”在于其历史发展的曲折、文化形态的多元,以及逐渐由此带来的艺术个性的消解、重建、独创……而这一切都缘起于以满族这个民族共同体为主体的清王朝统治背景下,民族构成的多元和民族文化的开放。 满族舞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种类,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与独特的艺术价值。满族舞蹈的源头,记录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渔猎生活中的成长印记和生动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随着民族的发展,它也蕴含着从山野民族到中原统治民族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转变。 传统的满族舞蹈大致可分为祭祀舞、筵宴舞和民间舞三大类。满族舞蹈多融祭与戏、庄与谐、文与舞、美与丑、雅与俗、歌与舞、唱与白、动与静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 从满族人的心理、感情及审美观而言, 他们又是以吉为喜, 以喜为美。 民间信仰文化与舞蹈的融合,为满族舞蹈的舞台创作提供了充分的遐想与创作空间。满族的萨满教信仰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风,所供奉的神灵,类广而意义纷繁。 军事文化与舞蹈的融合,使满族男子舞蹈更能传递出其民族英雄情结中世代赞颂的“巴图鲁”的飒爽英姿和血性阳刚。“骑射武功”被视为满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这一传统文化特征于舞蹈中转化成了男子舞蹈的动作形态,如骑马蹲裆、拉弓、射箭……,从而创作了采猎舞、扬烈舞。 民间创作是在继承中丰富了满族舞蹈的传统样式及其内容,并在民众的欣赏趣味中找到了满族舞蹈繁荣发展的支点;舞台创作则是在竭力汲取满族文化的独特个性,从而获得了民族文化向舞蹈表现形式转换的新思路。尽管创作方式不同,但所表现出的艺术追求基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在满族舞蹈创作实践中,传承满族文化的要素,守护满族舞蹈的审美风格。 从满族舞蹈的服饰来看, 仍为旗装、旗袍、旗鞋、京式头, 多用锦缎加民间手工刺绣制成, 色彩鲜明, 工艺精湛, 质地优良。可见满族舞蹈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 然而,在当代,满族舞蹈却并未像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舞蹈一样,逐渐形成较完善、系统的表演体系,它所蕴含的独特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并未将它推向艺术创造的高峰,而是伴随着这一民族复杂的历史进程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但是,满族舞蹈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失去它向前发展的动力。满族蕴含着民族艺术精髓的民族大文化,成为满族舞蹈向前发展之动力产生的重要源泉。 作为人体语言的舞蹈艺术, 不同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 都能够折射出其民族特有的神韵。对满族舞蹈的开掘保护、继承和发展, 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而随着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一次次热潮,创作者温故而知新,“回溯民族传统文化与重铸民族舞蹈艺术精神”,自然成为了满族舞蹈发展的重要命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