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年”的别称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生活中人们常说“年年岁岁”、“三年五载”、“过了年,又长了一岁”,其中的“岁”、“载”和“年”的意思一样,都是“年”的别称。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年”的别称还有“祀”。据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唐虞时称载,或许因其万象更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载,才之假借也,才者,草木之初也。夏曰载,亦谓四时终始也。”唐代孔颖达疏《尧典》也说:“载,取万物终而更始。”唐虞时代重视农事,把草木初生的春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叫做“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了。
    岁,原本是星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岁,木星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先民很早就有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期”,音jī,就是指一年。历法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先民生产实践的产物,并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祀,就是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祀,祭无已也,从示已声。”“无已”,即是不止,祭祀不止成为“祀”。就是说,殷商记年时以四时祭祀一周期为标准,商人敬事鬼神,不同节令,有着不同的祭祀活动,各种祭祀自始而终,恰为一年。《尚书·尧典》说,“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一讫”,即为祭祀活动的结束,也是农时节令自始而终。由此可见商朝人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人们用祭祀来消除自然和人为的各种灾害,用祭祀祈福,通过祭祀来感谢大自然和祖先的恩赐,以致到春秋时期的《左传》仍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
    甲骨文中的“年”字称为“稔熟”,指谷类成熟而言。《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字的古体,上半是“禾”,下半为“千”。禾即是庄稼的象形,千为“人”字的变体,会人负禾之意,表示收获与年丰,所以,“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就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这是农耕民族先民生活的印迹。《谷梁传》曰:五谷皆孰(熟)为有年,五谷皆大孰(熟)为大有年。所谓有“年”,就是有了好收成。后将庆丰收之日为过“年”。
    晋代郭璞曰:“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也,年取禾一熟也,载取物终岁更始者也。”在“年”的不同称谓中,积淀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历法文化以及中华先民崇敬自然、怀念先祖的思想,也反映出他们对于大自然运行规律的朴素认知,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