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关于羊这些事儿可以知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法制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读:古人有年初在门上悬羊头、鸡头的习俗。《杂五行书》有云:“悬羊头门上,除盗贼。”为什么古人认为过年时悬羊头能除盗贼呢?有人认为,羊能啮草,鸡啄五谷,故悬二物以助阳气,祈求丰收富裕。其实不尽然,鸡,“吉”之转音,羊,与“祥”本来相通,悬二物是想祈求吉祥。
    小年一过,羊年的气氛可以说越来越浓了。羊年,我们说的最多的吉祥话恐怕要数“三阳开泰”“羊致清和”之类了。其实,从古至今遗留下不少跟羊有关的民俗,我们一起来羊年话“羊”俗。
    逢年过节羊是最得体的礼物
    古人有年初在门上悬羊头、鸡头的习俗。《杂五行书》有云:“悬羊头门上,除盗贼。”为什么古人认为过年时悬羊头能除盗贼呢?有人认为,羊能啮草,鸡啄五谷,故悬二物以助阳气,祈求丰收富裕。其实不尽然,鸡,“吉”之转音,羊,与“祥”本来相通,悬二物是想祈求吉祥。
    现代人过年都有拿着礼物走亲访友的习俗。古人逢年过节串个门也不能空着手,不过这礼物可不是随便就能拎的。《周礼》早就规定好了见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礼,“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帝王)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鴈,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普通的读书人之间以“雉”,也就是野鸡为礼物,这是别有深意的。因为雉这种动物奉行一夫一妻制,是守信义的象征,而且必须是死的,以表达“为君致死”之意。
    羊是公卿一级的人才有资格携带的礼物。《春秋·繁露》解释:“羔有角而不用,如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号,类死义者;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好仁、死义、知礼大有君子之风,再加上羊就是“祥”,所以是最得体的礼物。
    古人交往送羊送酒是很常见的,婚聘之时更少不得羊,当然也是取其吉祥之意。这是汉代末年就有的习俗,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了。古人还认为梦见羊者,主得好妻。汉高祖刘邦当亭长时,梦逐一羊,拔角尾皆落。有人为他解梦说:羊去角尾乃王也。
    旧时河北南部民间流行“送羊”的岁时风俗。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外祖父或舅舅给小外甥送羊,早先是送活羊,后来演变为面蒸的羊。据说这一习俗与著名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有关。民间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后,还要斧劈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二郎已彻底服输,为修兄妹、舅甥之好,每年送一对羊给外甥赔情,从此留下送羊之俗。
    山西忻州庙会“挠羊”千年传
    这是种以活羊作为奖品的摔跤比赛。“挠”在乡间解释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把羊拉走了。所以说,“挠羊赛”,就是赢或者输羊的比赛。
    用羊作为摔跤比赛的奖品,是民间沿传下来的。相传,北宋以前,忻州一带的人们也喜欢摔跤,但那时的摔跤仅限于一般的娱乐活动。到了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抗金将领岳飞被害以后,岳飞的部下,一位忻州籍的老兵回到故乡。这位老兵念念不忘抗金的大志,便在村中把军中所学的带有武术色彩的拳脚、摔跤技艺传授给了当地的乡亲,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致,演武之风盛行,以此作抵抗金兵的本领,而且是自己防身之术,久而久之,便沿袭成为当地民间传统的风俗流传下来。当年的忻州水草丰茂,养羊甚多,更由于这几方面的条件而发展成为“挠羊赛”,而且兴旺起来。
    挠羊赛的摔跤手都是以一跤见胜负,除跤手脚板原本就站在地面上外,身上其他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不作循环赛,输者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赛。连续摔倒三位对手,赛后就会给予相应的鼓励。连续摔倒五位对手,人们便视这位获胜者为“好汉”,赛后给予相当的鼓励。连续摔倒第六个对手,人们便称他为挠羊汉,给予挠羊赛的最高奖励,把一只又大又白的羊奖给优胜者。
    挠羊赛中,跤手连胜五人便为好汉,连胜六人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五与六,是受到古代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启示而约定的长期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
    忻州一带的城乡,但凡有庙会,必然要搞挠羊赛,挠羊赛的进行,无疑为庙会增光添彩,招徕了四方的许多观众,当地有俗谚说“赶会不摔跤,瞧得人就少,唱戏又摔跤,十村八村都来看热闹”。除了在庙会时所进行的挠羊赛,在农闲时也组织专场的挠羊赛,当地有农谚:“立了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这足以说明农民把摔跤看成一件大事,不等闲视之。
    “挠羊赛”中,最高潮的时刻是在一名“挠羊汉”连胜六位跤手之后,人们让这位胜利者披红挂花,并把羊送到身边,骑上高头大马,绕场几周,并吃完一顿丰盛的酒宴后,被人们护送出村回家。同时,这位胜利者的大名,就会被载入史册,流芳后世。
    叼羊祈求幸福的仪式
    叼羊运动大约起源于5世纪的突厥汗国时期。在《新疆图志·礼俗志》中曾记载着过年过节时进行叼羊运动的场面。每逢节日或有喜庆活动,草原上会举行规模宏大的叼羊比赛。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来说羊是财富的象征和主要的生计方式,在“叼羊”活动中,人们认为“谁家得到山羊谁家就会得到幸福”。
    哈萨克人把叼羊看做是力量的较量、智慧的竞争,同时也看做是祈求幸福的一种仪式。他们认为,这只经过你争我夺的羊羔如丢到了谁家的毡房门口,就意味着给这家人送来了吉祥和幸福。这家主人要给优胜者和他的骏马披红挂彩,并要宰羊款待参加叼羊的骑手,大家共享幸福与欢乐。
    羊皮鼓舞羊成文化传承者
    羊皮鼓舞表演时由头戴插着野鸡鸡翎、彩色纸条的金丝猴皮帽,手持铜响盘、神棍的释比领舞,其余舞者跟随其后,用皮鼓和盘铃伴奏。
    “羊皮鼓舞”何以源远流长、如此盛行?在羌族的传说中,天神阿巴木纳带了很多在各种祭祀场所用的经书,休息时他睡着了,醒来时,所有经书都被一只山羊吃进肚里,正着急时,树上的金丝猴对他说:“山羊吃掉了你的经书,你快杀掉山羊,用山羊皮制成鼓,做法事的时候,敲起羊皮鼓,经文就会脱口而出。”从此以后就有了大跳“羊皮鼓舞”的传统。由此,羊也几乎成为羌族文化的传承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