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试图在清明到来之前,还原清明的来由和习俗,让大家了解一个更为真实更为活泼的清明节。 先知文脉 而后传承 如何传承清明节?历史学家谭继和认为:气清景明时,净人心,传人文,正文明。 《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因此得名。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认为,清明节是净化人心,让心灵清净明朗,清洁明静的时候。“传承清明节传统文化,先要知晓清明。” 清明节气是一年最好的时节 该如何认识清明节?“清明,首先是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然后再是民俗节日。”谭继和说:“清明节气,是一年最好的时节。” “这个时候,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是万物生长萌芽最活跃的时候,是春耕春种的最好时节。《岁时百问》里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意思是,草木沉睡一个冬天后,在这个时候生长萌芽,亦是万物最清净明朗的时节。” “清明”的来历,在谭继和看来,就是清净明朗,或清洁明静的意思,“草木万物‘清明’,人的心灵也该在这个时候‘气清景明’。” 习俗源自“文明”清明习俗根植于清明节气 谭继和说,乾卦《文言》里有一句话: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为什么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四川资中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这样解释的:阳气上达于地,故曰‘见龙在田’。百草萌牙孚甲,故曰‘文明’。孚甲指草木种子分裂发芽,意思草木种子分裂发芽就是‘文明’的表现。同时《集解》里引孔颖达的话‘此九二爻当建丑建寅之间,于时地之萌牙物有生者,即是阳气发见之义也。’也是讲萌芽的事。” “从‘萌芽’与‘文明’的这番解释中,我们能剥出‘清明节气’与‘清明习俗’的关系,”谭继和认为:“清明节习俗起源于文明教化,以人文,化人。清明时节大自然气清景明,人的心灵也是最适合净化的时候。” “(教)化人,首先从敬祖开始,所以要祭祖扫墓,清明节扫墓该是如此来的。”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当是清爽明净之风,世人要学“清明”,需要走到户外吹点“清明风”。“往外走,即是‘踏青’,”谭继和称:“荡秋千、蹴鞠(踢毽)、杂耍、放风筝、斗百草等清明节传统习俗活动,伴着户外踏青,自然就时兴起来。”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媛莉 历法上的清明 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为清明 或许很多人记不太全“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名单,但相信很多读者在中学的地理课上,在地球公转的那一章节内容里面,学习过这样的内容:冬至时,地球运行到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夏至,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天最长;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等分。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节气,并不是阴历的产物,而是跟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息息相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成灼老师介绍说,节气其实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一圈360度,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就是15度。春分被定为0度,所以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也就是清明,是为15度。 清明:一种万物萌发的情态 由于节气反映了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对于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有直观刻画,所以对于农事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这从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就可看出它对万物生长状态的描述:比如“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中也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明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描述的其实是一种万物萌发的情态。 中国古代加入节气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既反映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反映了四季轮回。“历合天行”,非常巧妙,对于生产生活的意义重大,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与成熟。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