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读经明义|《春秋》:宽猛相济 刚柔并济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偲 参加讨论

    文/朱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所作《春秋》也是一部为后来政治家或士大夫所看重的政治实践能力养成手册。“《春秋》之道,视人所惑,为立说以大明之。”后来人治国的困惑,齐家的纠结,都可以从该书中获得教益。
    
    “春秋”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例如,宽严之辩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中的一个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的问题。到底是为政是宽一点好还是严一点好,有志为政的人对此非常纠结,也很困惑。宽则容易失之于放纵,所谓“慈母多败子”;严则容易导致苛政,所谓“苛政猛于虎也”。
    《春秋左传》中记载了孔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话是治国良言,道理虽也说的明白,但政治过程的复杂性往往非论断所概括,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宽严尺度往往难以拿捏到位。这就需要《春秋》这种将义理见之行事、不离事物而言理的经典来解惑。
    
    子产不毁乡校(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上述孔子关于宽严的言论针对的是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不少人津津乐道与子产不毁乡校等事迹,其实,子产是是一位在为政风格上略显刚猛的政治家。由于郑国“族大多逼”(贵族骄侈,政出多门)的现状,子产甫一为政,就令行禁止的大力改弦更张,以便节制无节制的消费,重新丈量土地。在刚开始的时候,国人不理解子产的政策,国都到处流传一句歌谣“孰杀子产,吾其与之!”(意思是谁刺杀子产,我助他一臂之力),在这时子产在国人中的形象是有些严苛的。
    子产不为所动、继续推行新政,两年后,人们尝到了新政带来的甜头,开始歌颂子产:“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并忧心子产去世后,这个政策得不到继任者的继续推行,这时在百姓的心目中子产是一个惠民有术、教民有方的仁者。
    子产去世后,子大叔为政,他改变了子产的政策而主张宽,结果导致在雈苻之泽一带聚集了大量盗贼。为此,他不得已大发军队前往镇压,虽取得成功,但成本巨大,他也由此佩服子产的先见之明。
    
    子产改革(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早年,子产曾向然明请教为政之道,然明告诉子产:“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换言之,“视民如子”般大爱无疆的是一种仁,“见不仁者诛之”般的霹雳手段也是一种爱。也正是因此,孔子才称赞子产为“古之遗爱”。显然,在孔子看来,这个爱不是慈母般百般溺爱,甚至姑息养奸,而是他在宽严相济方面拿捏的比较到位。
    
    宽严相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治国理政如此,交友、教养子女也如此。与朋友交往固然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交友中的“宽”;与此同时,当朋友有过错时,不能坐视不理,眼睁睁的看着问题愈加严重,而应当交相砥砺、加以劝谏,当然在规劝手段上也可适当灵活,这是交友中的“猛”。对于父母来说,不可一味纵容,也不可过于苛责。一味宽容,容易使孩子养成懈怠骄纵的品行,不利于其以后的健康成长;同样一味严苛,则容易导致孩子缺乏信心,脾气暴戾,也同样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因此,修身交友齐家也需要宽严相济,刚柔并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