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劝谏君王一定要以死相逼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弓难张 参加讨论

    文/弓难张
    工作中明知道某件事情领导做错了或者话说错了,想让其收回成命,但领导偏偏是较为自信的“顽固派”,不太容易听进去不同意见,此时团队的其他成员如何进行劝谏是个难题。如果话说轻了可能没效果伤感情,话说重了又可能会让领导没面子伤自尊,如何两全其美实难把握。在这一点上,前人有成功的案例可资参考。
    
    古人劝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东方朔救乳母
    《西京杂记》有一篇关于东方朔救乳母的故事: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
    东方朔长期在汉武帝身边供职,知道汉武帝刚愎残忍的性格,如果直接求情的话,不但救不到人反而会坚定汉武帝定罪决心。东方朔反其道而行之,正话反说巧妙的以情动人,使汉武帝回想起小时候乳母对自己的哺育之恩,情到深处自然就赦免了乳母的罪责。
    
    东方朔救乳母(资料图 图源网络)
    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里很有名的一篇劝谏文章,也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劝谏的政治背景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无奈求助齐国,而齐国要求长安君作为人质方肯出兵。但长安君是赵太后最为溺爱的小儿子,太后不肯让自己儿子受罪冒险,国家危难与舔犊亲情之间,赵太后选择了护短,她甚至把话说的很绝:“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面对这种看似无解的局面,左师触龙并没有采用义正辞严的正面进攻策略,而是进行大迂回,从家长里短的饮食起居、养生之道谈起,再引导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因势利导巧妙劝谏,使得本来就很聪明睿智的赵太后明白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最终赵太后自觉接受了触龙的建议,派长安君为质,齐国出兵解决了国家的危难。
    上面两个劝谏的案例都是利用直接对话的方式取得了成功,有时候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比如书信的形式进行劝谏,也会收到奇效。
    
    触龙说赵太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斯《谏逐客书》
    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帮助秦人修建沟渠,其目的是为了实施所谓的“疲秦计划”,东窗事发后秦王嬴政下令驱逐所有在秦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在此背景下李斯上书秦王,劝谏其逐客行为。
    他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包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等重用客卿,比如百里奚、商鞅、范雎等使得秦国国力逐渐强大,这些客卿们帮助秦国成就了帝业。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等宝贝虽非秦地所产却被秦人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李斯的《谏逐客书》洋洋洒洒,从秦王统一天下、诛灭六国的高度出发,说明利用客卿富国强国的重要性。有理有据的论述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后来李斯官至秦帝国宰相。
    
    李斯《谏逐客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为劝谏者和被劝谏人之间特殊的上下级关系,造成了劝谏的难度必然高于一般性的劝说。出于公心而非一己之私,借鉴古人的成功案例,了解被劝谏者的脾气、性格,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比如见面直接交谈、电话沟通或者互联网聊天工具交谈等方法,晓以利害,由浅入深以期引起共鸣,是最后劝谏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