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娅妮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桃园三结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的《大略篇》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既讲述了君臣将相的关系与要求,也有君子礼义的阐述,这里的“大略”,便是举其大要的意思。不过,荀子的眼光并不只是投向于帝王、君子,同时也提出了对普通人的忠告。这句话里的“匹夫”,指的就是普通人。意思也非常简单,便是人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 荀子说,就像君主应该谨慎地选择臣子一样,人也不是“无友不可”的。 友者,所以相有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友者,所以相有也”,这里,荀子运用了古代解释词语时常常用的“音训”的办法,意思说是有朋友,便是应该相互交好、相互亲善的。还有一种说法,说“有”通“佑”,也就是相互帮助的意思。那么,什么样的人值得亲善与帮助呢?荀子运用了一个反问句,给出了答案:“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这里的“道”,含义也是颇为丰富的,我们今天来理解,可以说是志向、原则。如果做人的原则都不相同,又怎么相互亲善呢? 古代的贤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交友的原则,最终指向的便是谨慎取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孟子·万章》曰:“友者,友其德也。”我们交友,要看重对方的道德品质;不仅儒家如此,《墨子·修身》也强调:“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这里的要求更加具体,但主要强调的还是据于道、辨是非的仁与智;道家也有同样的论调,葛洪《抱朴子》中便有专门的《交际》一章,其中有言:“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依然是“以友辅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观察一个人身边的朋友,也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品质(资料图 图源网络) 确实,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身边的朋友正是构成生活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份,既然是朋友,就涉及在学问、情操、人品、志向等各方面的影响。 观察一个人身边的朋友,也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品质。《荀子》曰:“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夫类之相从也,如此之著也。以友观人,焉所疑?”荀子在这里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他说,如果均匀地在柴草上点火,火必定燃向最干燥的柴草;如果在平地上倒水,水一定会流向低湿处。这便说明了同类事物相互依从,是如此显著。朋友之间亦是如此。那么根据一个人身边的朋友来观察这个人,还有什么可有疑问的呢?如果说父母是一个人幼时的启蒙者、引导者,那么朋友便是人成长过程的影响者、濡染者。《诗经》曰:“无将大车,惟尘冥冥”,不要扶着大车走,车旁尘土昏暗,说的就是不要与小人相处的意思。大车碾过,尘土飞扬,容易蒙蔽人的双眼;与小人结交亦是如此。 在生活中更应谨慎交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世说新语·德行》中有一个有名的故事。管宁、华歆两人一起在菜园中锄菜,都看见了见菜园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挥动锄子继续锄地,视其与瓦石无异,华歆却把它拾起来而放在自己边上。又有一日,两人一起同席读书,有一辆马车大声驶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把书放在一边,出去看个究竟。管宁于是便将坐席分为两半,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管宁对于华歆的决绝,其实不是对华歆的要求,而是对自己的要求。当他由几件事看到华歆品德不善,志向非同,便做出了“割席断义”的决定,堪称谨慎取友的典范。 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谨慎交友,去结交一些志向远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就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交一些敢于指出自己缺点的“诤友”,能够及时改自己的错误,少走弯路;也可以结交一些和自己性格、气质能够形成“互补”的朋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对于那些如同尘土般会遮蔽我们双眼的小人,则敬而远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