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四 六:成就仁德必须得能寡欲 好。我们来看下一条。 横渠说:“仁之难成久矣!”说要成就仁德实在不那么容易,这太久了。他说:“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什么意思?他说“人人失其所好”,他说一般人都丢失了他原来应该要有的追求,应该要有的喜好。人人应该要有的追求是什么?就是大道。人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我们人有仁、义、礼、智这种天生的善性明德,你要把这些善性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够去成就大道。讲句实话,你能成就大道,就变成圣人了。 所以他说“人人失其所好”,一般人都把他自己应有的追求都丧失掉了,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这种利欲之心。利,大家记住,这个“利”跟“义”,为什么孟子要把“利”跟“义”讲得这么样的清楚?孔子先讲了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什么意思?一个有德君子做什么事,是从这是不是道义所要求的,这是不是义理所要求的;那小人做事是说,我做这件事情,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没有?他是从利益出发,而君子是从义理出发。这个义利之辨,小人、一般人都从利,第二个就是欲,欲望,这个私欲跟公理也是对立的,每个人都有这种利害之心,每个人都有这种私欲之心,这个与我们要为学刚好是背道而驰。所以,你想要学起大道,最重要的就是在寡欲上面下工夫。也就是说,这些所有不正当的私欲,你要寡之又寡,要让它一再地减少,要“寡之又寡,以至于无”,把这种私欲清得一干二净,然后这样你要求取大道,就一马平川了。 所以,大家看看,横渠在这一条说:“仁之难成久矣!”说好久以来,要成就仁德,是何其难呀!“人人失其所好”,说每个人都已经放失了他所应该喜好的去追求大道,因为人人有利欲之心,每个人都有这种利害心,有这种私欲的心,这个与求取大道正好背道而驰,故,学者要寡欲,所以学者一定要把自己的这种私欲减到最低。 所以说大家看看,不需要的私欲你减到最低,那不就都好了吗?我打个比方,像我去参观监狱,我最关心的,就是去看——你监狱里面这些人犯也可以消费,我常常会鼓励这些监狱里面的官员,说你们应该要利用在监服刑期间,给受刑人一个好的教育,大家仔细看,谁会去坐牢?坐牢一般来讲,就是个性还不够沉稳,就容易暴躁,所以就犯法了。还有一种更多的是什么?因为他平常生活没有节制,欲望太多。 大家看看嘛,会去坐牢的,就是为两个字,不是财,就是色。财,就是因为你对这个钱,平常没有养成节俭的习惯,浪费惯了,浪费惯了在钱财上肯定就跟人家有纠纷,去坐牢。另外一种就是色,就是感情,感情太过放纵,那也容易犯法。所以说,在坐监狱的时候要教导他们,把不必要的欲望要降低,一个最简单的指标是什么?你在监狱里头的消费。在监狱里头,他消费得越多,我请问你,像现在你在监狱里头,你自己的消费,一个月还要花个三五千块人民币,那你将来出来社会,一个月不是动不动就要上万吗?那在这种情形之下,会犯法的人都是意志比较薄弱的,当他放出来之后,看到这种花花世界,诱惑一多,又铤而走险,又变成累犯了。所以说,要寡欲,这个在监狱里头如何让这些受刑人开始能够改变这个,我认为这个更重要。 我们要记住,他去受刑,这是他本来就应得的。我们除了在监狱里面来执行对他的刑罚之外,也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做预防犯罪,来给他教育,让他如何改造自己,如何能够寡欲,这个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是有帮助的。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