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人生的高境界: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弓难张 参加讨论

    文/弓难张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像水那样,给万物送去好处、带来生命,要有所“为”,但是“为”的目的不是去争名夺利,做事情不要总想着回报,要不计得失。因为不争名利故而无忧,得以健康的生活。
    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老子进一步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他号召人们应该学习水德,以“不争”为修行动机,以“为”为行动指南。
    那么,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和社会,如何才能做到“为而不争”呢?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的关键和成功的基础。
    
    萧何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刘邦的老乡,又一起追随刘邦参加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两人既是同乡又是战友,只是职责分工稍有不同,萧何主要负责后勤补给,曹参则在前线冲锋陷阵。刘邦称帝后对功臣进行封赏,萧何被排在功臣的第一位,曹参虽然身被七十处创伤但却只能排在萧何之后,两人的关系因此有了隔阂,长时间不曾说话。
    萧何任职汉帝国丞相,而曹参到诸侯国齐国那里任丞相。萧何临终时向汉惠帝推荐的相国人选是曹参,而曹参接任丞相一职后,也没有因为和前任有嫌隙就改弦易辙推倒重来,而是“萧规曹随”,一概遵循萧何时期的旧有法度去处理公务,自己一有时间就在家饮酒作乐。
    曹参的这种做法让汉惠帝很不解,他暗自埋怨曹相国不理朝政。曹窋代表惠帝向父亲曹参问询时还遭到一顿训斥。曹参向汉惠帝解释道:“论圣明英武您比不上高皇帝刘邦,论贤能智慧我比不上萧何,所以就治国理政而言,我们谨守各自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不随意更改就是最好的作为。”一席话使汉惠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君臣之间的误会解除了。
    
    曹参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萧何以国家利益为重选择曹参继任相国,曹参根据汉初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做出萧规曹随的最佳选择。有私人恩怨关系不好可以不说话不交流,这是“不为”,而在国家大局面前双方各自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这是“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两人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不争”并不是让人们整日无所作为游手好闲,“争”的是为自己和他人谋福祉的决心和行动,“不争”的是功名与利禄。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经过艰苦努力的“作为”取得了成功,面对胜利果实,是否格外看重名利甚至拼命争名夺利,最能彰显一个人的品德高低。
    《后汉书·冯异列传》记载:“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冯异是光武中兴二十八将之一。他为人谦虚不喜欢自我炫耀,当别人为了谁的军功大小互相争论不休时,冯异则常常一个人独坐在大树底下不参与争论,因此号称“大树将军”。当部队攻破邯郸城,将士们挑选自己的属官时,军士都说愿意做大树将军的属官!
    
    冯异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冯异因其“不争”的高贵品格而产生了争的效果,将士们信服其为人,争相归属,“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不争之争”,是“不争”的最高境界。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以其“低调、谦恭、卑下”的品格而善利万物,同时水又无往而不利,世间莫能与之争。在新时代的今天,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社会需要人们学习水善利万物的美德,需要“为而不争”的精神,从而实现我们祖国在世界上的“莫能与之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