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严修:国变不已 退而施教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严修(1860-1929)
     字范孙,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原籍浙江慈溪。1860年出生。汉族。世业盐商。严范孙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他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
    1911年,严修诀别了旧朝廷,可朝廷却又想起了他。载沣托张伯苓,婉转游说严修与严复为溥仪授读帝师。
    严修对摄政王,避之唯恐不及,况且他再也不愿与旧朝廷搅在一起了,若被擢为帝师,如骑虎背,其势难下。他一听伯苓言,一口就推辞了。载沣摄政,就将袁世凯开缺,严修为袁氏鸣不平,载沣从此处处为难严修。某日,张之洞来学部,告诉严修,因严修提出小学课本要与立宪相结合,惹恼了载沣。
    严修闻此,叹曰:朝廷言立宪,而政府不做,将来如何结局?他任职学部,本为立宪而来,立宪无望,不如归去。其时,他的抱负,已在教育与实业中,不在帝王学中,故与朝廷诀别。
    严修刚辞帝师,袁氏便致函来,要将自家子弟托付于他,这回,严修没有推辞,为袁氏安排好了,复信说:时艰太巨,祸至无日,欲待后来毕业之人才,挽今日垂危之世运,必无及矣。
    严修没想到,他培养的“后来毕业之人才”,救国而不救朝廷,事实上,反而成为旧朝廷的掘墓人,如同袁氏练的新军。教育能救国,不一定能救朝廷,南开学生为立宪而闹学潮,他看在眼里,倍感欣慰,直隶总督请他去劝劝他的学生不要请愿,他反倒请总督去劝朝廷尽快立宪。在他看来,他的学生的所作所为,便是在“挽今日垂危之世运”。他在学部兴学,闹学潮自然也是他兴学的一部分。
    可他万万没想到朝廷公然打出“皇族内阁”的底牌,给“祸至无日”做了注脚。
    助成共和不入袁内阁
    立宪者们从失望到绝望,纷纷转向革命,严修也在这一年,作出了他的选择。
    武昌起义了,朝廷无人亦无军,北洋新军惟袁氏能命。载沣开御前会议,那桐认为武昌兵变,不必劳烦陆军大臣。王公大臣们听出弦外之音,不得已,由奕劻提议,再次起用袁氏督鄂。
    严修闻讯,先安排好袁家子弟,然后赴京,访姻亲华璧臣。璧臣言,朝廷起用袁氏是真心,近日清廷主政者,那桐之力最强,作为皇族内阁的协理大臣,那桐很听信助手华璧臣的进言。
    还在返津的火车上,严修便听说了“皇族内阁”解体。上谕袁氏火速来京,推行君主立宪,颁布《宪法信条十九条》。可事过境迁,此时,就连立宪党人也对立宪这条破船嗤之以鼻了。
    当时最大的政治,莫过于清廷退位,此乃天下共识。有人劝袁氏取而代之,袁审时度势,以为不可。故袁氏策略及步骤,先维持清室,次行立宪,再论共和,以共和逼清帝退位,然后自为大总统。
    袁氏组阁,特命严修为度支大臣,严修决不受命,面谒袁氏,坚辞之。李石曾同汪精卫来访严修,一番深谈后,严修为之引见袁氏。罗瘿公致梁启超书,就提到这一时期汪精卫经常来访严修,还提到了汪与袁氏会谈。袁谓:国民会议,我极赞成,惟我站之地位,不便主张民主,仍系主君主立宪,万一议决后,仍系君主多数,君当如何?汪答:议决后,我必服从多数;惟以我观察时论这趋向,必系民主多数。如议决民主,公当如何?袁谓:既经议决,王室一面我不敢知,我个人必服从多数。
    会谈后,产生了“国事共济会”,主张南北议和。袁氏特遣专差送来急函,委严修为全权大臣,赴南方议和。严修立刻复函,申明自己不任官差,决不受命。袁氏欲与南方谈判,此事本由严修联系,故严修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议和大臣人选。而严修已绝意仕途,又辞,袁氏亦无奈。
    论袁氏“不可为总统”
    李石曾是老牌革命党人,曾在欧洲经营中国豆腐,严修也参与了股份。可两人政见不同,李石曾来见严修,两人又因袁氏任总统辩论起来。当时“非袁莫属”论流行,不仅立宪派这样认为,连革命党人也这样看。
    黄兴表示,如袁赞成共和,决举其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汪精卫也认为,袁氏雄视天下,元首非其莫属。孙中山则说:以功以能,首推袁氏。严复“与熊纯如书”曰:大总统固为一时之杰,然极其能事,不过旧日帝制时,一才督抚尔!较之列强之执政者,一乏科哲知识,二无世界眼光;其性格又过欲以人从己,不欲以己从人。可平情而论:于新旧两派中,求当元首之任而胜项城者,谁乎?
    他们都这样说,是因为政治要靠实力。考察辛亥革命,其所以能成功者,因素有三,同盟会居其一,立宪运动居其一,新军起义居其一。三大因素中,袁氏有二,而孙文仅居其一。可深知袁氏者,莫过于严修。李石曾主共和,以为袁氏为共和总统亦未尝不可,而严修重立宪,以为袁氏只适合做总理,不可为总统。若袁氏为共和总统,将不利于己,亦有害于国。
    后来发生的袁氏“搞共和”以及复辟帝制的事实,证明了严修所言确为先见。袁氏本无共和思想而为共和总统,是欲以共和之名行王朝禅让之实。袁氏先举起立宪的旗帜,以责任内阁逼摄政王载沣退位,再打着共和的旗帜,以南北和谈为由逼清帝退位。李鸿章曾说过,袁氏“胆大妄为”,李不敢妄为总统,而袁氏敢妄为之。
    怵变再辞教育总长
    袁氏任总统后,又请严修出任民国教育总长,严修再辞。
    这回,袁氏不轻易罢休,坚持要严修出任,一而再,再而三来请。对于袁氏,严修有原则,态度很明确:国事不参与,家事可尽力。严修在英国,接袁氏电,要他速归就职:两年以来,国是未定,不敢强迫高贤。今幸统一,渐可实行,挽救吾华,时不可失。凡为政治,根本教育,咸谓斯人不出,如苍生何?
    其意至诚,可严修依然不为所动,袁氏不罢休,命属下来劝,电传纷纷。
    袁氏幕僚张仲仁来电,曰:自公高蹈,论者至以公之去就,卜国之存亡。总理孙宝琦电:公长教育,已奉明令,时局艰难,务望早日返国,共肩巨任。
    严修自称是“面软”之人,可他一辞再辞,不动如山,简直就是铁面。
    但他对于袁氏用人,还是提了两点建议:一曰不限旧人,一曰速宽党禁。他说,旧人虽有贤者,然在全国,究居少数,不够用,勉强用之,就不得不降格迁就。当然,也有人会说,政府曾破除畛域,广求人才,可人才来了就想走。“始也三征三聘而姗姗其来,继也三让三辞而望望然去”。
    严修为何一再请辞,他如是说:前日之去,或苦为议院之所持;近日之去,或怵于阁制之将变。
    民国将往何处去,对严修来说,仍是个疑问。
    严修与政治保持距离,却把精力投入了教育,1919年,他与张伯苓共同创办南开大学。
    ■ 教育先行者
    严修是中国近代倡办女学的先行者之一。1902年,首先在自己家中办起严氏女塾,开创了天津女子教育的先河。1905年,他又参照日本的模式创办了严氏蒙养园(幼儿园)。这是中国最早的私立幼儿园之一。同年,严范孙还开办了“保姆讲习所”。这是全国最早培养幼儿师资的学校,为京津培养了第一批幼师人才
    ■ 诗书著述
    严修不仅通经史、习数算,还研究泰西之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其书法秀逸浑雄,颇有功力,与华世奎、孟广慧及赵元礼并列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其还善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同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严修晚年,在天津倡组了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札》等著作。
    本文撰写参考了《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等著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