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孔子爱的真是他的“豪车”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沈相辉 参加讨论

    文/沈相辉
    儒家以“六艺”授徒,即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指驾车。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自然也是一个驾车高手,如果春秋时期驾车也需要考试的话,想必他老人家很早就拿到了驾照吧。
    那么,孔子拿的是哪种“驾照”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先得知道他老人家开的是什么车。
    
    “六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与现代的汽车分不同档次相类似,古代的马车也分若干种级别。现代汽车中一般马力越高,档次也越高。
    古代马车也可以用“马力”来区分档次。当然,古代的“马力”,主要指马的数量和质量。
    按照《春秋公羊传》所说:“礼,大夫以上至天子皆乘四马,所以通四方也。”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大司寇,所以他所乘的马车自然是四匹马的。但同为四匹马的马车,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否则大夫、诸侯以及天子就没有等级区分,“君不君,臣不臣”了。
    按照古代礼制,“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诸侯曰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驹,高五尺以上”。由此可知,给孔子拉车的马只不过是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的驹而已。按照这个标准来换算,孔子要是真拿驾照,大抵也就相当于今天的C1驾照吧。
    
    中国古代马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白了古代马车的区别,便知道车上坐了什么人。我们看古代文学作品便可更加容易理解。
    比如看《陈风·株林》中“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一句,便会知道前一句说的是诸侯,因为拉车的是“马”;后一句说的是大夫,因为拉车的是“驹”。而《陈风》这首诗,也确实就是讲陈灵公和他的大臣孔宁、仪行父三人与夏姬私通的淫乱之事。
    其实古代如此,今日也如此。我们看到一辆车,懂行的人便能八九不离十的猜出车主人的身份。比如你看到一辆加长版的劳斯莱斯,那车上的人很可能非富即贵。而古代马的高度,又很类似于今日的车牌。比如有些民间俗称“特权车”的“0”牌车,或许就是古代六尺以上的马所拉的车了。
    
    古代的马车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地位(资料图 图源网络)
    言归正传,再来说孔子的车。级别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就当时整个社会而言,也算是一辆“豪车”了。
    孔子很珍惜他这辆车,所以当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了时,颜回的父亲颜路想让孔子把马车卖了给颜回换一副椁,孔子也不同意。但是,孔子不同意的原因不是因为“豪车”太贵舍不得,而是因为他认为这辆车是他作为士大夫的象征,他曾经做过大司寇,不能像平头百姓一样徒行。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一贯的思想,那就是要“正名”。孔子所舍不得的绝非马车的经济价值,而是它的象征意义。
    
    马车与孔子的“正名”思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左传》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鲁成公二年,卫国想趁齐伐鲁之时侵犯齐国,结果卫军将领孙良夫等被围。后来新筑人仲叔于奚解救了孙良夫,卫国便要赏赐仲叔于奚城邑。可仲叔辞掉城池而请赐曲悬和繁缨,卫君竟然也同意了。所谓曲悬和繁缨,都是诸侯的礼乐之器。
    所以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很是叹息,他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后来卫国的发展也确如孔子所预测的,名亡而政亡,政亡而国亡。联系于此,我们便能理解孔子为何不愿卖车给颜回买椁了。
    孔子的爱车,爱的是车的意义。若春秋时各国的“车族”们都能如孔子一般爱车,礼崩乐坏或许不会如此严重。春秋如此,代代如此都如此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