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娅妮 地是静止不动的?太阳和星星永远绕着地球转?天包裹着地就像鸡蛋的外壳包着蛋黄一样?这些我们现在看起来有点可笑的想法,正是古人充满想象力和探索力的体现。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在科技和认知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广袤宇宙的认知却有着自成体系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的古人到底是怎么来解释日月星辰的构造和运行的呢?就让我们从最古老的学说开始说起。 中国古老的天文学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天圆地方“盖天说” “盖天说”是各种天体论学说中出现得最早的,相传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记录在《周髀算经》中。那么“盖天说”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天好像一张盖布一样盖在地的上方。那么,天体的样子和运行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古人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就是古人想象中构建的天地形状: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但天和地又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他们是处在一定的空间维度中的。“天地各中高外下”,天的中央是北极星,天和地都不是完全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中间凸起,四周向下,有点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半球体。最后,“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传,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这就是天体运动的形态了,天是在左转的,日月在右转,而大地不动,太阳和月亮因此从东北出,从西南落下。“推磨”的比喻非常形象,虽然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但是相对运动以及以北极星为参照的观点却有着具有前瞻性的道理。 “盖天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形如鸡子“浑天说” “浑天说”的出现是在两汉,汉代时候的发明“浑天仪”就是与“浑天说”几乎同步的。要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用三个重点句子勾勒出来:首先,“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就是说,天和地的形状关系,可以用鸡蛋的形状来比喻,天就像那鸡蛋的外壳,而大地就是里面的蛋黄,说明地是一个实体的、球状的形态。第二,“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说明这个形如鸡蛋的天地关系之中并没有所谓“蛋白”的存在,在蛋壳与蛋黄也就是是天地之中充斥的全都是“水”,另外还有“气”可以支撑天地的形态,让它们不要动摇和变形。第三,“天转如车毂之运”,周天“半覆地上,半绕地下”,这里的对天的运行的解释与盖天说的“推磨”的比喻不同,而是比作车轮转动的样子,同样很容易想象画面,天的转动半天在上半天在下,白天晚上也就因此形成了。 “浑天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高远无极“宣夜说” 这是一种出现得相对比较晚的天体论学说,可能出现在东汉。它认为,天的形状既不是圆盖,也不是蛋壳,而是“天了无质”、“高远无极”,而是一种“苍苍然”的状态,浮在自然虚空之中,日月星辰的运行也是靠着一股“气”在维持的。这种说法听起来还挺玄妙的,但对于天的解释,是不是已经比较接近于我们现在对天的感受了? 中国古代天文学推动了古代历法的发展进步(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以上就是三种魏晋之前比较流行的天体学说,这三种学说共同认为大地是不动的,而日月星辰在运行。虽然这样的认识现代人可以嗤之以鼻,但是确实反映了当时人对于天地形状和运动的看法,而且可以看出,几种学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接近科学的观测。可见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是观测与理论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这也就一步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历法的科学进步。再之后,古人还发现了“岁差”,对于历法的制定也越来越精确,甚至比同时期的欧洲还要更加进步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