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利平 写王阳明的书都会浓墨重彩地描写到他人生中的重要一刻:明正德三年(1508年),贵州,龙场,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夜,随着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在一个阴森森的石洞里,王阳明忽然从一副冰冷的石棺里一跃而起,嘴里喃喃自语着:“我明白了,我找到了!原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龙场悟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从这一刻开始,王阳明悟到了:“做圣贤”三个字加起来的意思,就是努力去践行自己内心的良知,以最终求得真理,而这良知不在外面,就存在每个人的心里面。 这个世上,只有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心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从这一刻起,原本只是一个封建社会普通知识分子的王阳明,人生开始了石破天惊的改变,他开始向成圣的路上狂奔了! 为自己的生存负责,由向外求变为向内求,擦亮心的镜子。王阳明认为,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心里,但是有的人的良知在社会习气中慢慢沾染了灰尘,需要我们去擦亮他。他为自己擦去的第一层灰垢是“人的差别心”。 由向外求变为向内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贵州龙场,获罪贬官的公子哥王阳明第一次弄明白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事实。他通过叩问内心,明白了他与驿卒、与苗人都是平等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想获得别人的爱,就要先去敬爱别人;要想获得拥抱,自己就要主动伸出双臂;要想好好活下去,就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王阳明首先“拥抱”了自己的下级,龙场驿站的唯一老驿卒。 他第一次丢下读书人、大才子、朝廷忠臣、大官的大架子,诚心诚意与老驿卒亲近,向驿卒学习种菜、打土坯、两人一起修房子,解决了两人的吃住问题。后来他又主动和周围村寨的苗人交上朋友,教他们读书、算账,还巧妙化解了苗族内部的一场叛乱。大雪封山的冬天,苗人为驿站送来粮食和猎物,加盖了房屋,他竟然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小的书院讲授“阳明心学”,原来孤苦凄惶的谪臣王阳明变成了人人尊敬爱戴的阳明先生。 由求诸人变为求诸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自己的理想负责,由求诸人变为求诸己,去除心中之贼。“凡事之本,必先自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可以说人生的歧途都是从抱怨别人、抱怨外界开始的。失恋了抱怨曾经的爱人,下岗了抱怨社会的不公,贫穷了抱怨父母无能,没有给自己攒下足够家产,不问问自己能够做什么。人一旦陷入怨恨的泥潭,则看不到光明、满身戾气,害人害己。 正德十一年(1517年)九月,朝廷下诏命令王阳明去南赣剿匪。当时,南赣局势已经失控,许多老百姓误入歧途,可谓是匪民一家。朝廷南赣剿匪几十年,匪越剿越多。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王阳明一介书生,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怎么剿匪?于是上书皇帝,要辞官回乡侍奉病重的老父;可是朝廷严令他不得推辞,必须赴任。面对退是死,进则可能救当地百姓于水火的局面,他没有抱怨朝廷对他刻薄无情,安排不当,而是想起自己从小的理想不就是做圣贤,挽救社稷苍生吗?现在机会来了!于是王阳明毅然放下心中的畏惧、怯懦情绪,星夜动身前往赴任。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到达南赣后,王阳明首先用“十家牌法”这种严苛的法令,切断百姓与山贼的联系,使山贼陷入孤立;其次练习民兵培养地方武装力量;第三疏通盐法筹措兵饷。然后他先易后难,剿抚并举,以抚为主,一举平定南赣之乱。在人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王阳明却在纸上写下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警句。是啊,人的良知总是被各种私欲所蒙蔽,只有不断破除私心、怯懦、偏执、狭隘等等各种心中之贼,我们的每一个人才会越来越贤良,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光明。 王阳明用他的思想和经历启示我们,只有为自己负责的人生,才会是开挂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光明的人生,因为一路走来,我们终将发现,这世上唯有我们自己可以依靠,唯有我们的成长不可辜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