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东辉 明代学者崔铣在《听松堂语镜》一书中,提出了著名“六然训”,即“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对我们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然”古训,修身养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自处超然 自处超然是说一个人自处要超然物外。 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君子役使外物,小人则为外物所役使。所谓“外物”,就是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人若为“财”所役使,就会熙熙往来,鸡鸣而起;人若为“色”所役使,就会迷惑沉沦,难以自拔;人若为“权”所役使,难免蝇营狗苟,不择手段;人若为“名”所役使,难免欺世盗名,名不副实。人若想役物而不役于物,关键就是要降低欲望,超然于物外。 颜回之所以被孔子一再称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够超然物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一筐饭,一瓢水,住陋室,人人都受不了这样的穷苦,他却依然能够自得其乐。 二、处人蔼然 处人蔼然是说与人相处要和蔼可亲。 与人相处需要智慧:你若冷若冰霜,人们就会畏而远之;你若高傲优越,人们就会疏而远之;你若庄重严肃,人们就会敬而远之……只有和蔼可亲的人,人们才愿意接近他、亲近他,正所谓“平易近人,人心归之”(白居易语)。 大家都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这是程颐处人肃然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他的兄长程颢才说,日后能使人尊严师道的是他这位弟弟;而程颢自己,则处人蔼然,他的学生朱光庭到汝州去听他讲学,听了一个月,回家后逢人便说自己“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正因如此,他才自我肯定说,日后接引后学,造就人才,他是当仁不让的。 处人蔼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有事斩然 有事斩然是说处理事情要斩钉截铁。 遇到事情时,固然应该深思熟虑,但也不能优柔寡断。如果不能三思而后行,而是轻举妄动,草率行事,必然会把事情办砸;但如果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最终也会因贻误时机而导致失败。因此,在处理事情时,既要深思熟虑,也要坚决果敢。 袁绍之所以在官渡之战中以绝对优势而被曹操以少胜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优柔寡断,在谋士的意见之间徘徊不定,最终被曹操火烧乌巢,落荒而逃;西楚霸王项羽之所以被刘邦打败,也有性格中优柔寡断的因素,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屡次举夬示意,要他杀了刘邦,他却迟迟下不了决心,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 四、无事澄然 无事澄然是说无事之时要宁静澄明。 生活就像一架庞然机器,齿轮滚滚,永无止息。当我们每日穿梭于喧嚣、繁杂,习惯于奔波劳碌之后,却发现自己早已不知该如何打发这无事的闲暇时光,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淡雅,《菜根谭》里所说的“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的那份闲适,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古语有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至绿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骸。”无事之时,心澄体静,才能恬然自得。 无事澄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五、得意淡然 得意淡然是说得意之时要淡然处之。 世事无常,如潮起潮落,许多人看不破,一逢得意事,便飘飘然忘乎所以,殊不知,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人生的消长盈虚,也像天上的日月一般升落。因此,我们就需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语)的豁达胸襟,需要有“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陆游《一壶歌》)的通透洒脱。 唐代诗人孟郊,应考进士,两次落榜,直到四十六岁第三次应考才得以高中,得意忘情的他,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登科后》)的著名诗句,但他万万没想到,虽然高中进士,却不能在仕途上舒展自己的抱负,最后只好放迹林泉,徘徊赋诗。 得意淡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六、失意泰然 失意泰然是说失意之时要泰然处之。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若得意时飘飘然,失意时难免凄凄然。此时若怨天尤人,只能徒添愤懑;若自暴自弃,可谓自甘堕落。智者才能失意泰然,“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唐代的郭子仪,一生福、禄、寿三全,但他的宦途也可谓得意失意参半。当他被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奸臣谗言陷害丢官回乡时,没有丝毫落魄、潦倒之相,看不出半点委屈、怨怼之态,仍然像往常一样开朗坦荡,融融泄泄,真可谓失意泰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