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东辉 刘禹锡在《乌衣巷》中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谢”指的便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陈郡谢氏家族。 据史籍记载,自东晋建国到萧梁覆灭(317年—557年),谢氏家族共有13代、100多人见于史传,著名的有谢安、谢玄、谢灵运、谢眺等等。谢氏家族绵延两百多年而人才辈出,固然有门阀制度的特殊历史因素,但是家族教育也不可忽视。 其中,谢氏家族的开创者谢安,他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家族教育,为整个谢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旧时王谢堂前燕”(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家族教育的内容 在家族教育的内容上,谢安主要强调两点:一是教责,培养子弟们对家族的责任意识;二是教文,培养子弟们扎实的文化素养。 教责:培养责任意识 谢安非常注重培养谢家子弟对家族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维护家族的荣耀。子弟们只有树立了责任意识,才能对家族、对社会有所贡献。 有一次谢安和子侄们聊天,就问他们:“我家的子弟们并不需要都出来参与政事,但为什么每个人都还要有才能呢?”一时间大家都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见才思敏捷的车骑将军谢玄答道:“我想应该就像芝兰玉树一样,想让他们生长在阶前的庭院中,亭亭玉立,风采无比。”这段问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蕴含着谢安对子弟们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将人生价值与家族荣誉紧密地联系起来,将谢氏家族发扬光大。聪颖善玄的谢玄对于叔父的意思已然会心,所以才有“芝兰玉树”的答语。 培养子弟对家族的责任意识 教文:培养文化素质 要维护谢氏家族的荣耀,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子弟们的文化素养。为此,谢安经常聚集子弟们“讲论文义”。有一次,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的子侄们讲解文义。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他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的侄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比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谢安听后高兴地大笑起来。这个谢道韫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后来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但是因为她文化修养太高了,以致极度轻视自己的丈夫王凝之。谢安就问她说:“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人品和才学都不错,你为什么这么不满意?”她就回答说:“本家的叔父里头,有阿大、中郎这样有才学的人物;本家的兄弟之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这样有才学的人物。没想到天地之间竟然还有王郎这种没有才学的人!” 在魏晋的名门望族中,谢氏家族最富于文学修养。谢安本人就是著名的玄学诗人,是“兰亭之游”的重要成员,谢道韫更是一代才女,谢灵运、谢朓更是千古独步,被后世称为“大小谢”。谢氏家族取得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不得不归功于谢安等谢氏家长长期的文学教育。 在家教内容上,谢安强调教责和教文(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家族教育的方法 在家族教育的方法上,谢安一是强调身教,认为身教重于言传;二是倡导善教,把握教育的艺术。 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子女,有言传也有身教,而在谢安看来,身教比言教更重要:“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因此,他“居家常以仪范训子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子弟们在修身、文学和玄言清谈等方面的本领。 不过,谢安的这一番苦心,当时连他的夫人刘氏都没能体会。可能因为他平时公务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时间好好教导自己的儿子。这样一来,教导儿子的重担就全都落在夫人刘氏身上。有一天,刘氏正在对儿子耳提面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质问他说:“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称职了,怎么从来都不见你教导自己的儿子?”没想到他却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导儿子啊!”刘氏一听,顿时懵了。原来,谢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的言教,而是自己平日里身体力行的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们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们呢?“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地感染教化他人,往往比单纯的说教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身教重于言传(资料图 图源网络) 善教:把握教育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会事与愿违,激起孩子们的反感。谢安在教育子侄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教育的方式,充分尊重子侄们的人格,可以说掌握了教育的艺术。 谢玄年少的时候,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拿着手巾,脂粉气非常重。谢安看到后非常担心,他非常不希望谢家男儿也像其他世家大族的子弟一样,在养尊处优中形成一种娇媚姿态,缺少阳刚的精气神,但是他又不愿意直接批评谢玄,怕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就和他打赌比输赢,待到将香囊和手帕赢到手后,就立刻将它们烧掉。正是在谢安的教导下,谢玄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并在淝水之战中大败符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