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事业亲子两不误:“模范爸爸”苏洵和他的“文豪”儿子们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金钟 参加讨论

    文/金钟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父亲:或是为了家庭的柴米油盐,经常在外出差,长期不归,一年能见到孩子的机会很少;或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在本地找了个普普通通的工作,虽然能够每日陪伴孩子,让孩子享受父爱,却总是心有不甘;或是拿着勉强维持生计的工资,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父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似乎没有一个父亲能做到尽善尽美,《摔跤吧,爸爸》中的那个父亲,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寄托在女儿身上,对女儿进行严苛的训练,最终成就印度首个世界冠军,圆了自己的梦。可当初他为了养家放弃了冠军的梦,没有那块金牌,我相信他心中总有那份不平与不甘。
    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父亲,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孩子,这大概是种共同努力、共同成就事业最理想的状态了。他就是天下父亲的典范:苏洵。
    
    苏洵(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苏洵在十九岁时与望族程家的女儿成婚,人说“成家立业”,可他这家成了,业却没有立,多次考进士没中的他转而想做一个独立自由的学者、思想家。他读遍《诗经》、《楚辞》、《孟子》,韩愈、司马迁、班固等人的作品,越读越觉明朗通透。欧阳修说,苏洵积累得极其深厚,所以文章很扎实,下笔千言、纵横捭阖、思路开合,极其真诚。后来,他48岁时带着苏轼、苏辙来到京城,京城的少年们全都学习这一介布衣的文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家风格。
    他在闭门读书之时,也担任了苏氏兄弟老师的角色。苏洵因为自己少年不学,觉得悔恨,就在苏轼、苏辙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们。苏洵采用“感化”教育,用言语和行动引发两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两个孩子在打闹时,他就在一旁偷偷地看书,笑从双眼生,孩子好奇他在读什么,他却把书藏起来。于是孩子就在父亲不在家时偷偷地看,成为了一种乐趣,这“引君入瓮”的办法实在是妙,比逼着他们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苏洵既是父亲,也是苏氏兄弟的老师(资料图 图源网络)
    苏洵还亲自指导两个孩子作文,也发现了他们的才华,说苏轼“此子他日当自用之”。苏洵也把自己游学的见闻告诉他们,增长见识,并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教育,并告诉孩子不要“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应主张自然成文,文章“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苏轼后来回忆说:“自少闻先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
    苏洵深知两个孩子的性格,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于是给苏轼起名为“轼”,《说文》中解释道:“轼,车前也”,符合苏轼的张扬个性;字为“子瞻”,取自《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希望苏轼做事三思而后行。而给苏辙起名为“辙”,本义是指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符合他内敛的性格,字为“子由”,希望他能够自由洒脱。两兄弟感情也因父亲的教导日益深厚。《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于是,苏洵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了两个儿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洵、苏轼、苏辙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苏轼的作品在文学史中成为千古绝唱,苏辙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宰相,苏洵虽然名气没有这么大,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他作的《六国论》等散文著被后世纷纷效仿,可谓经典。
    
    “三苏”塑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就是伟大的父亲,懂得如何教育,了解孩子,既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又成就了孩子的光辉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