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钟 又逢重阳节,在众多习俗和古诗中,最为熟知的就是登高、喝菊花酒,和那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这时,总是不免地吟上一句。?我也不想免俗,登高望远,看着家乡的方向,抒一己之想念。而自重阳节流传开始,便在各地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土习俗,也都蕴意丰富,实感中华民族之多样。 重阳习俗(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晒秋 眼见秋日已高,秋也渐显出了它独有的特点。重阳节正是赏秋的绝好时期,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山区保留着较好的“晒秋”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民俗,基本上是在像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的山区,因为地形复杂,当地村民就开发出了在房前屋后、屋顶窗台挂晒农作物,所以晒秋实际上就是晒“丰收”。随着时间的迁移,就成了一种农俗,这一农俗尤其是在江西婺源得到彰显,到如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婺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片的油菜花铺满了整个天地,却不知在九月九日这一天,婺源的篁岭古村举办晒秋节竟如此盛大。村人们选好了采摘来的农作物,有辣椒、玉米穗、稻谷、绿豆、黑豆,浸入山泉清洗之后,有的切碎有的直接晾晒在大簸箕里,然后晒在能晒的任何一个地方,展示着独属于秋日的红色、白色、黄色、绿色、黑色,五彩缤纷,尤其从远处看去,简直就是颜色在跳舞,真可谓是“半亩作物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篁岭晒秋因此也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在这样的符号里,蕴含着喜悦、愁绪、传承和浓浓的乡土情。 重阳晒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祛灾 自从桓景用茱萸叶、菊花酒,以及除妖宝剑驱赶了瘟魔后,九月九日重阳节避疫驱邪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所以很多地区这样那样的风俗,都是为了健身祛病、祛灾祈福,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自然不用多说。 在山东省的有些地区,在重阳节会吃辣萝卜汤,据说是“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大概是因为萝卜味辛,能够驱赶邪祸,也是因为萝卜具有清凉解毒、通宣理肺、除燥生津等功效,在天寒时食用尤其好。 在安徽省的铜陵县,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成为龙烛会,有迎山神的习俗,以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还有那河北省的香河县,有“追节”的习俗,也就是在这一天有婚姻关系的家庭互相送礼,也是为了纳福气吧;江苏省南京的某些地方会把无色的纸做成旗状,连起来插在门外,像插茱萸一样,也是驱邪祛灾。关于茱萸,还是想要说一个,在陕西省,有些妇女用口采茱萸,据说可以治疗心痛。 重阳祛灾(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吟诗 中国人注重谐音,所以九月九日的“九”也是“久”,有长寿之义,与老人、思念相关,古人常在这一天吟诗,一觞一饮,足以畅叙心中情。 王勃的“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诉说了念及家乡的苦闷;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悲痛、孤独、漂泊之感不断涌来。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说尽了一个人的孤独、冷寂……如何不叫人为之慨然! 重阳吟诗(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除上述外,还有皇室贵族举办的吟诗活动,例如在景龙三年,唐中宗带着群臣登大雁塔,让其献菊花酒祝寿。后来,重阳登高赋诗也就成为了定制。其实现代也有重阳节的吟诗节,像马鞍山就曾举办过国际吟诗节,吸引了很多人畅谈,吟古今之事,感现今之时。重阳节中蕴含的中国对吉祥、丰收的追求,思乡的情怀,正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下去。 哪一个是你们家乡的习俗呢?你们家乡又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