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利平 在浩若繁星的汉字家族里,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字,我愿意用一生去追求它、热爱它、实现它,它就是“和”字。 顺,谐,不坚不柔的意思(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里对它的解释是:顺,谐,不坚不柔的意思。《易经·乾卦》有“保合太和”一说;《中庸》里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人历来就推崇这个“和”字,给它组成许多寓意美好的词汇。 调和。中医总是用阴阳五脏气血调和、均衡作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志。中医一旦说你气血不“和”了,五脏不“和”了,阴阳不“和”了,就是说你生病了。然后他就会用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各种方法为你进行调和;弱者强之,强者弱之,乱者顺之,让你重新恢复健康。因一部《黄帝内经》,我认识了这个“和”字,也让我读懂了“和”才是天地万物最基本的起源和归宿。天地“和”,乃万物生;阴阳“和”,人身心健。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和谐。和谐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人早就用美好的语言描绘了他的内涵。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状态。《左传》则用诗一般的语言绘制了它的图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周易》强调以建立“安土敦仁”的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要求人们树立卓然超俗的独立人格,坚持人际和谐的宽容心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哪怕是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也明白一个“家和万事兴”的浅显道理。 和平。几天前,微信朋友圈被一幅画刷屏了“一个没有妈妈的伊拉克小女孩,在孤儿院的水泥地上画了一个妈妈。她小心翼翼地脱下鞋子,躺在妈妈的胸口睡着了……”作为一个母亲,我看了之后,眼泪禁不住打湿了眼眶。“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我不知道,小女孩的妈妈因战乱撒手人寰时,她才多大,是否还记得妈妈的样子。但我知道一个没妈的孩子,在最需要大人照料和看护的年纪,缺少了母亲的慈爱和温暖,心里留下的阴影和创伤是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只有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才会没有战争,没有饥馁,儿童才不会失去爸爸妈妈的温暖怀抱。 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此外还有“和谐、和睦、和煦、和气,和气生财、风和日丽、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等等许多“和”字组成的美好词汇。可以说“和”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就是毕生追求的那个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为了推崇、彰显“和”文化,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顺治皇帝将故宫前三殿的名字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2017年11月8日,中美两国元首携夫人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并在太和殿广场合影留念,与贵宾一起感受我们传统的“和”文化,世所瞩目。人民与元首都期盼着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天下太平。 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5000年前,“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黄帝在涿鹿取得“阪泉之战”“涿鹿之战”这两场大战役的胜利后,作为胜利者,他没有像当时其他取胜的部落首领那样杀戮消灭战败者,而是与炎帝和蚩尤部落在涿鹿釜山进行了“合符”活动,并“邑于涿鹿之阿”。正 是“釜山合符”这一伟大创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黄帝作为第一个华夏共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雏形;同时发端了以“合、和”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的旅程。 “和”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一个美好的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和”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一个美好的字,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千钧之力,必将成为全世界的“集体良知”和“共同意识”,引领我们改变世界、改变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