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相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早些年读《子衿》时,一开始便被《诗序》给骗了。《诗序》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但正如程俊英先生所说,“我们在诗中根本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诗无达诂,现在,我越来越倾向于把它还原成一个略带哀怨的相思故事。 《子衿》的相思故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让我们先从未曾出场的男主角说起。大抵最晚在汉代,毛公便已经将“青青子衿”解释为学子衣服上的青色衣领,而“青青子佩”则是这位学子身上用青丝系着的温玉。如果这个解释是对的,那么这位男主角很有可能是一位公子。因为先秦时代,有机会接受教育而且还能打扮的如此玉树临风的人,大抵多是所谓的君子。我们再来推测一下女主人公的身份吧。她应该是一位出身并不低的女子,要不然她也不太可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歌。很不幸的是,在那个时代,还没有男女同校,所以我们的女主人公也就没有机会与自己爱慕的那位俊公子一起学习,一起谈恋爱。然而,或许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从此这位情窦初开的女孩儿便再也无法忘却他的身影。 青色,是青春的颜色,也是青涩的颜色。女孩儿或许并未看清男孩儿的脸庞,因为非礼勿视,更因为害羞。她或许离他比较远,也或许离他比较近。但是,她害怕,她担心。她怕与他对视,她担心与他对视,但她又是那么渴望与他对视。远,又不远;近,又不近。她的内心是欢喜的,也是不安的。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那一瞬间是那么的悠长,又是那么的短暂。她羞涩,低下了头,一脸娇羞。她感觉的到,他也在看着她,没有理由,就是感觉。那一刻,他们共享一个磁场,心有灵犀,却只差那么一点。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她忐忑的回到了家中,久久不能释怀。她想去找他,但是不能,因为这不符合礼制。“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怎么办?怎么办?她在心中焦急的思索。她在想,郎呀,纵使我不能去找你,你不会找一个媒人上门提亲吗?“子无良媒”,我如之何?她焦急的等待着心上人前来提亲,茶不思,饭不想,终于,她憔悴了。在梦中,她梦见了他的情郎,她隐约听见心上人身上玉佩碰撞发出的清脆响声,那么的悦耳,那么的欢快。然而,梦醒时分,他依旧未能出现。她有点儿埋怨了,心想,就算我不去找你,你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媒人,你好歹托人给我带个信儿呀。 然而,她的心中猛然又咯噔了一下。“他不会是生病了吧?要不然他怎么一点音讯都没有呢?”想到这,她突然觉得自己有些不懂事儿了。仿佛他真的生病了,自己却在这里埋怨人家。她有些坐耐不住了。“我必须采取行动了!”她在心中跟自己说。怎么办?怎么办?我又不能给他写信,更不可能直接去他家找他。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她突然想起他每天去学校都会经过东门。“我就去城楼上等他吧!”说干就干,她立刻就要动身。刚迈过门槛,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今天还没梳妆,于是她又快速的回到闺房仔细的打扮起来。 终于来到了城楼上,可是,他在哪里?她看看太阳,原来还没到他上学的时间。她等待着、等待着……“日上三竿了,他怎么还没来?难道他今天很早就去学校了?”她愿意这样想,也宁愿继续等,因为她不希望他生病,更不希望自己失望。“我等他放学吧”,她在心里默默的说到。 夕阳把城墙的缺口拉的很长很长,像一张巨口,仿佛要吞噬一切。城楼上,一道孤独的身影在焦躁的徘徊着、等待着。残阳、晚风、细沙,不及天边的一声孤雁。泪水在女孩眼眶中打转,她努力的忍着、憋着,告诉自己不要瞎想,不要乱想。但是,她怎能不乱想、不瞎想呢?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叫我如何不想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