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一 之三: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欲望 我们再看第二条。第二条也是濂溪先生的话。 濂溪先生说:“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一句话,孟子他讲什么意思?说你要养这个心,我们上一卷已经谈过存心养性,你要养这个心,最好的就是让欲望能够减少。大家想想看,你欲望越多,心都跑到外面去了,你欲望越少,心就能够停留在我们的躯壳里头。你的心如果太忙碌,怎么能够做我们躯体的主宰呢?你一定要让我们的心随时保持一种清闲的状态,要让它保持虚灵不昧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去应万事。所以说,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也就是说你这种不正当的欲望,你要尽量让它减少,这是养心最好的方法。 以前故宫里头不是有个养心殿吗?讲句老实话,修养最高的境界就是养心,一个养心养得好的人,他的定力就越高。所以说,你心都没在养的人,那还有什么定力可言?所以孟子讲这一句话,周敦颐先生就给它发挥了。他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他说我们要养心的时候,不能只是让欲望少一点这样而已,他说“盖寡焉以至于无”,说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欲望不仅要让它少,而且要让它越来越少,要少到没有不正当的私欲。这样大家清楚了吗?没有不正当的私欲,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没有不正当的私欲,他说,这个“无”就是无私欲的意思——大家不要把这个“无”讲成是老子讲的“无”,不是这样的——周敦颐先生是一代大儒,他讲的“无”是指无私欲、无私心的“无”。 他说我们人只要没有私欲,只要没有私心,则“诚立明通”,只要你没有私心的话,你的真诚就树立起来了,然后你的所做所为就非常地清明,而且畅通。他说,只要能“诚立,贤也;明通,圣也”,只要你能够把你的真诚树立起来,那你就是贤人;只要你能够做到清明而畅通,那就是圣人。 什么叫“清明而畅通”?就是一点点私欲都没有才会清明。人如果欲望越多,就越不清明,就浑浊了,对不对?你私欲越多,阻塞就越多,封闭就越厉害,怎么可能畅通呢?所以说,濂溪先生从“养心莫善于寡欲”,对“寡欲”两个字,他要求我们,不仅只是“寡”而已,还要让它寡之又寡,使得这些私欲扫得一干二净,那这样,你的“诚”就立起来了,“明”就能够明通,就是既明而通,这样就变成圣贤了。 所以说,濂溪先生这两条对我们修身都是很重要的。大家想想看,人世间的所有是是非非,常常都是因为欲望太多,而且你只考虑到自己。我常常在讲,我们儒家里面讲的去人欲、存天理,很多人读不懂就胡乱批评,它所谓的去人欲就是去私欲,存天理就是存公理,大家说对不对?我们每个人当然可以有自己的追求,但拜托,你的追求,先决条件你不要违背天理嘛!在不违背天理的情形之下,你去追求,比如你喜欢画画,没有人觉得你这样是不妥当的,但是你不能为了你要画画,你就要侵占别人的钱财,是吧?这样的话,没有人会说你是对的。所以说,大家要记住,我们儒学里面讲的“去人欲、存天理”,其实就是指去私欲、存公理的意思。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