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唐朝人的出行仪式: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澎湃新闻 徐俪成 参加讨论

    文/徐俪成
    【原标题】唐朝人的出行仪式:占卜、祭祀,召唤大禹和蚩尤开道
    
    敦煌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盗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危机四伏的旅程:猛虎、贼盗与瘴疠
    单看唐诗中描写旅途风光的句子,会让人产生唐朝人的旅行十分惬意的错觉,但事实上,唐人出远门是要面对许多危险的。
    除了跋山涉水的艰辛,单人旅途中最可怕的就是突然患病。旅人远赴他乡,不识当地水土,一不小心就会食物中毒,在人迹罕至的山川峡谷间,如果忽发疾病,又得不到适当的救治和休憩,很可能就此魂断他乡。
    尤其是,北方人初到南方时尤其容易水土不服,轻则大病,重则死亡。久而久之,北方人想象中的南方就成了充溢着“瘴气”的地方,这种“毒气”一旦吸入,就凶多吉少。李白晚年因牵涉了永王李璘的叛乱,被流放到如今贵州附近的夜郎县,杜甫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在晚上梦见了李白,醒来时觉得自己的朋友八成已经死在路上,才会有魂魄托梦,于是写了《梦李白》二首作为悼念——其中说到“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认为李白一定是中了南方的“瘴疠”而死。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潮州,他觉得自己不免会在“瘴气”中病死,于是在走到陕西南部的蓝关时,写了一首诗给前来送别的侄孙韩湘,沉痛地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也做好了大义赴死的准备。
    除了食物中毒、风寒腹泻等疾病,旅行者还要面对毒虫猛兽的侵扰。在唐代,猛虎是远行人最害怕的野兽,它们广泛分布于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在山路中择人而噬。李白在《蜀道难》中说入蜀之路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绝非耸人听闻。杜甫在行旅诗中多次写到自己遇到老虎,有时“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有时“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总之是时时处于紧张之中。
    另外,旅途中的盗贼也是游客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隋末天下混乱之际,“大贼连州郡,小盗阻山泽”,百姓根本无法出门。唐代皇权昌盛之时,“大贼”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小盗”依然无法完全禁止,他们中的胆大者,连皇帝的东西也照抢不误。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后送回长安的贡品就曾在陕西凤翔被盗贼劫掠一空。
    翻开《太平广记》,我们能看见许多行人被盗贼所害的血泪控诉。李公佐《谢小娥传》中,主人公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两家十几人均被水盗害死,仅谢小娥一人因坠落江中而奇迹生还,可见当时盗匪的残忍。除了明火执仗抢夺财物的山贼路匪外,撑船的舟子、茶馆的掌柜、偶遇的旅伴乃至随行的仆夫,都可能在转眼之间凶相毕露,成为谋财害命的杀手。
    旅店本是旅客安心休憩之所,但即便到了旅店中,也不能放松警惕。唐朝著名恐怖小说《板桥三娘子》就描写了一家黑店,店主板桥三娘子喜欢制作烧饼请远来的旅客食用。烧饼异常美味,可旅客吃了之后就会变成驴子,被三娘子低价租借给过路人当作代步工具。这虽不是真事,但从中可以看出在唐人的意识中,远行充满了危险,谁也不能相信。
    远游的行囊:干粮、武器、丹药、护身符缺一不可
    为了避免上述危险,游子在出门远行之前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首先是准备应付各种状况的行李。民以食为天,为顺利解决每日两餐,唐人出门时总要带上许多脱去水分、不易腐坏的面食,称为“干粮”。其次要带够换洗衣物,如需跋山涉水,还要准备登山杖、绑腿、钉鞋等特殊装备。唐代登山运动爱好者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讲到他在梦中登天姥山时“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里所说的“谢公屐”便是一种登山鞋,相传为东晋时登山界的前辈谢安所发明。这种鞋的屐齿可以拆卸,上山时拆去前齿,下山时拆去后齿,登山便如履平地。为防备盗匪,旅人最好能够三五成群出门,各自带上武器,以壮声势,如果能够事先练上几招剑法、弹弓之类的绝技,就更好了。
    
    江西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出土的连齿木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出门在外,难免有夜行独宿的时候。在唐人的意识里,夜晚除了蛇虫猛兽之外,更可怕的是四处游荡的鬼魅精怪。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专著《千金方》里为远行之人准备了“辟温杀鬼丸”、“仙人玉壶丸”、“太一神明陷冰丸”等灵丹妙药,前两个需要到鬼怪聚集处焚烧,后者则可直接吞服,其原理类似于今天的驱蚊液,能够发出令鬼怪厌恶或畏惧的气味,只需随身携带几丸,便可有效远离山精鬼魅,深受广大旅行者的喜爱。
    
    《千金方》中记载的各种杀鬼丸。(早稻田大学所藏日本万治二年[1659]所刻《备急千金要方》,因底本为宋本,“丸”均避宋高宗讳作“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人迹罕至之处旅行时,配置丹药不便,为此《千金方》中还记载了能够迅速缓解心腹急病的“三物备急丸”,和能够迅速排出毒素的“太一备急散”等,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藿香正气丸”一类药物的前身。针对南北旅行者对异乡的恐惧,各种医书里也准备了避瘴对策。《千金方》中记载的两个“治瘴气方”,其中之一是将蒜和豉心放在三岁童子尿中煮沸饮用,其思路大概是利用蒜和童子尿的纯洁特性辟毒,不过口感可能不会太好。唐代所编《外台秘要方》中更特别记载了“山瘴疟方一十九首”,远行者根据药方,可以在旅行之前预先制作能躲避南方之“瘴”与北方之“疟”的各种方剂,旅途中中毒时可先服用药物,再依法针灸,加快痊愈速度。
    除丹药外,符咒也是旅行时避免风险的常用道具,敦煌出土文献里有所谓“管公明符”、“舒神符”等符咒,将之用红笔抄下来,放在帽子里即可避灾。还有一种更厉害的“七千佛神符”,随身携带不但能远离弓箭刀枪、虎豹毒蛇的侵害,还有能让“五丝依我,五香薰我,金床卧我,锦被覆我,仙人扶我,玉女侍我”的神奇功效。东晋道士葛洪的名著《抱朴子》中有一篇叫做“登涉”,专门传授跋山涉水时避险的法门,其中有“老君入山符”、“冯夷水仙丸”等霸气的符咒药方,还记载了能够帮助游山者辟除一切阻碍的“六甲秘祝”,祝文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这一秘祝后来被佛教真言宗吸收,又随东密传到日本,被日本忍者奉为自我修炼的标准,至今甚为流行。
    
    抱朴子所载“老君所戴,百鬼及蛇腹虎狼神印”,刻在二寸的枣心木方版上,随身携带,据说“甚有神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出行前的仪式:择吉、卜筮与祖道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唐代,要想放心出门,除了备齐行李之外,还得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神灵的护佑。
    首先是挑选黄道吉日。唐人要在标注每日吉凶的“历日”上寻找一个适合出行的日子,这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黄历。从敦煌出土的各种历日来看,一个月里最多有一半左右的时间不适合出行,包括穷日(癸亥日)、墓日(土旺之日)、太岁日(春季每月最后一个庚、辛日)等诸事不吉的凶日,和特别不利出行的“往亡”日等。由于凶日太多,出行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上做好计划。不过,杜甫曾作《忆昔》怀念玄宗朝的“开元全盛日”,说“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意思是在世道太平时,人们不需要提前查阅历日,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见出行择日,主要起心理安慰的作用,世道越混乱,人们便越容易从这些信仰中寻求安全感。
    选定吉日后,还要占上一卦,看看这次出行是否顺利。《周易》中记载的占筮方法需要五十根蓍草,经过“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仂,以象闰,……故再仂而后挂”等等复杂的工序,才能够得到一爻,如此反复六次,才能得到一卦。然后还要去翻阅《易经》,从周公所记载的各种隐晦语句中揣摩吉凶。到了后世,人们发明出了更为简易的卜筮方法,直接将“平安”“遇贼”“多财”等情形写在竹签上,放入留有小口的签筒,诚心呪愿,晃动签筒,根据第一根落下的竹签,判断此行吉凶。这种抽签手法方便快捷,人人适用,一直到今天,还出现在各类佛道寺观中。
    确定了合适的日期和时间,准备好干粮、盘缠、衣物、药品、武器、护身符等必备品后,终于到了出行的日子。与亲友道别,潇洒踏上征程之前,旅人还要经历一项重要的程序:祭祀道路之神。
    在古代,掌管出门远行的神叫“行神”或“祖神”,相传为上古帝王共工(一说黄帝)的儿子。这位公子一生喜爱旅游,最终死在了旅游的途中。死后阴魂不散,游荡在山川道路间,保护着之后一代又一代喜爱旅游的同好。比起那些意外丧命后不自我反思,反而到处作祟,引诱别人重蹈覆辙的邪神伥鬼来说,这位“行神”的高风亮节是十分让人感动的。
    
    日本如今保留祭拜道祖神的传统,不过祖神变成一男一女(图片出自网站“日本纪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出门祭祀行神的习俗起源很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汉初整理的《礼记》里将冬季祭祀的“行神”归入天子每年进行的“五祀”中,随着儒家礼乐文化被统治阶级接受和推行,祭祀行神渐渐成了历代皇帝祭祀的常规项目,直到唐朝仍是如此。除每年的例行祭祀外,重要官员出行或者军队出征时,通常也会由朝廷出面,举行盛大的祖道仪式。在祭祀完行神之后,还会有酒宴和诗歌唱和活动。这套出行仪式可以一直持续傍晚,称为“祖饯”。
    在祭神后饮酒,本来是祭祀礼仪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伙儿渐渐显露出吃货的本性,到了唐朝,宴饮成了送别的主题,祭神反而变成了一项例行公事。
    除了皇帝和高官,民间人士出行之前,也大多要安排祭祀活动,他们祭祀的对象并不只限于祖神,而是从各自的信仰中挖掘资源。佛教徒写愿文呼唤“伐折罗大将开道,毗沙门天王密扶”,更多的民间人士则喜欢召唤大禹和蚩尤来帮助自己——因为前者曾经疏通洪水、划定九州,地理学知识丰富,可以用来开道;后者称为“战神”,可保佑行人不受盗贼的侵扰。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绘画《行道天王图》.摘自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宗教民生社会史研究》图版叁-3(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了解了这一整套繁杂的出行准备过程,也许有人会嘲笑古人迷信迂腐,但要知道,他们绝大多数人一生只在家乡的一小块土地间活动,了解外界消息的渠道少之又少。古人出门长途旅行,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土地、千奇百怪的猛兽和语言不通的生人,随时可能给他们带来生命危险。如果没有择日、占卜、祖道等一系列安慰心灵的程序,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鼓起勇气,踏上一条漫长而充满未知的险恶旅程。所以,我们或许该对那些敢于去远方旅行的古人多一些敬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