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汤显祖能称“东方的莎士比亚”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陈益 参加讨论

    文/陈益
    20世纪30年代,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第一次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他们同时活跃在世界剧坛上,创造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很巧合地都在1616年逝世,只是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多活了14岁。
    
    汤显祖(右)像与莎士比亚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汤显祖能称之为“东方莎士比亚”吗?
    汤显祖出身于江西临川的书香门第,他的名字本身就含有光宗耀祖的意思。科举入仕是汤显祖的主业,治国平天下是他的抱负,写作仅仅是在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时所做出的一个选择。后来他辞去官职,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写作之中。
    莎士比亚是小工匠的儿子,很小就离开家乡斯特拉特福,跑到伦敦去谋生。为了生存,他什么苦活都干过,后来进了一家剧院打杂。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他的编剧天赋,于是让他获得了自己的写作权。他的写作动因,起初无非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两个大师的不同遭遇,自然导致了他们写作状态的差异。汤显祖不能摆脱传统士大夫“立言”的模式,在作品中注入了许多理想和抱负。莎士比亚却完全是为了观众而写的,观众满意了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莎士比亚的创作恰好符合那个时代的需求。
    耐人寻味的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几乎同时铸造了皇皇巨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矗立起两座千古不朽的戏剧丰碑。这两部戏剧作品,都是爱情悲剧,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同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高于生命。
    
    昆曲《牡丹亭》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然而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两件作品颇有不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罗密欧、朱丽叶的双双殉情,换来世仇的和解,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没有情,生不如死”。汤显祖也是写情,但他借助牡丹亭,构筑起了为了爱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理想殿堂。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杜丽娘和柳梦梅是不可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在宴会上相识的,汤显祖叙述这个动人故事时,采用了“情缘一梦”的离奇形式,也就愈加有感染力。
    人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些都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相隔天涯,没有沟通的渠道,但是用手中的传神之笔,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用不同的模式探究了这些问题。从两位巨匠身上也体现了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所以,将汤显祖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或者将莎士比亚称为“西方的汤显祖”,是牵强附会的。这跟将苏州称“东方的威尼斯”、将威尼斯称为“西方的苏州”一样没水准。
    本文由腾讯儒学根据陈益所著《昆曲百问》摘录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