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明德讲堂第八期之一:中庸能代表孔子思想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李山 参加讨论

    视频时长7分27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明德讲堂第八期之一:中庸能代表孔子思想吗?
    李山教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儒家一部重要的著作《中庸》。儒家思想的特征是“进德修业”,即德行的增长和事业的增长、个人道德的提升和对社会的改善要相统一。中道思想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把进德和修业统一起来的思想。这是孔子晚年明确提出来的一种“道”。
    这个思想主要表现在《中庸》里面,这就涉及到《中庸》(这部作品)。说它是一篇著作可能有点过分,因为它的字数不是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篇文章,或者说是一篇经典文献。这篇文献的作者是谁呢?传统的说法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又叫子思,一般我们叫子思。这是尊称,带有尊重色彩的称呼。《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的孙子子思曾经在宋国遇到了困境,作《中庸》。“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另一部书《孔丛子》里有《居卫》,实际是讲子思的。大致意思是他在宋国跟一个叫乐朔的人谈论《尚书》,乐朔认为《尚书》里面《尧典》好、《皋陶谟》好,即所谓的虞夏之书。其他的(篇章)都太古奥,太艰涩。既然(其他篇章)不好为什么要学习尧舜禹的文献呢,指责商周以下的这些篇章不好。(因为这个事情)子思说了他几句:在我们国家(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人(不通大道又胡说八道的人)。他说尧舜禹是一个时期,夏商周又是一个时代,文献不同,语言风格自然不同,不能这么死板地理解。结果乐朔就不高兴,发动人攻击子思。幸有宋国的国君帮忙,子思才摆脱了困境,这就是困,“困于宋”的“困”。艰难之中,子思就想要著书,于是就作《中庸》。这时子思很年轻。子思后来又到卫国去,晚年回到鲁国,(当时)鲁国正是穆公时期,出土文献里穆公曾讲过子思,鲁穆公问什么是真正的忠臣,子思说敢于称君主过错的就是忠臣。敢在面前指出你的错误,这种人算是忠臣。子思还是很有乃祖之风的。孔子是一个软中带硬的人。这是子思生平。
    后代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对是否出于子思之手抱有疑问。据现有的出土文献来看,传统的说法还是不能够被推翻的,或者说出土文献更帮助传统的说法。总而言之,我们笼统说它是思孟学派的著作,是没有问题的。所谓思孟学派,子就是子思,孟就是孟子。这批学者有形而上的兴趣,即想问题,不是讲这个祭祀怎么办,那个典礼怎么办,(这些)净是一些形而下具象的东西。他们是把人性和天,我们伟大的自然的这种属性联系起来,思考问题。这是思孟学派的一个特征。子思作《中庸》,(那么)《中庸》能代表孔子的思想吗?这个问题也有人问过子思。在《孔丛子》的《公仪》篇里,鲁国的木工就问子思:你的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此”,有人就说是你说的,不是你老祖说的,你写的《中庸》都是你的话。子思回答,说“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有些话我是亲自听我的老祖说的,有些话是跟他的学生或是有关人员采访而得。有些可能不是原话,但意思应该大段不失。《中庸》这篇文献有这个特点,有时引子曰,有时候(作者)干脆就站出来说话。基本上是孔子的话。有些虽不见于《论语》,但大意也与《论语》不相违背。总之这篇作品有作者自己听到的,有采访来的,还有自己的阐发。思想史就是这样发展而来。学生讲老师的道,讲着讲着讲出新东西,就是发展。佛教和道教都有这个特点。以上是关于作者。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本文为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