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晋如说儒第十二讲之六:儒家并非单纯爱智学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晋如说儒》第十二讲之六:人之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个呢,宋儒的解释是非常通行的。但实际上皇侃本的《论语》”,这个“人之过也”,它本来原文是“民之过也,各于其党”。因为我们知道在唐代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唐代要避讳,所以会把很多的“民”都改成“人”。在先秦的时候,“人”和“民”这两者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区别的,贵族士以上的才叫做“人”,以下的才叫做“民”。
    因为程颐他们宋儒的解释,因为基于他们见到的本子就是“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所以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意义的一句话,所以每个人他都会犯错误,对吧?那么他的犯错误,都会因为这个人他的品格所属的类别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有不同的类别。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喜欢从星象的角度,讲你是哪个星座的,你有不同的性格,这个呢我们也姑妄听之。由此宋儒就认为说,你看每个人他犯过错的原因或者犯过错的特点,你就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具有仁厚的品格,还是比较寡淡,比较凉薄,这种说法也通。
    不过呢,还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斯知仁矣”的这个“仁”实际上是写了错字,就是一个一撇一捺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每个人他的过错都会与他所属的品类相关,那么你看他的过错,你就能够知道他这个人。这种说法也通。
    不过我更倾向于下面一种解释,就是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个“人之过也”是“民之过也”改过来的。那么这里面是说普通老百姓他们的过失,都是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系的。这个“党”我认为是“乡党”的“党”,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那么你去如何对待他们的过失?就能看得出来你作为一个统治者,你是否具有心之全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连金庸的《笑傲江湖》里面令狐冲都要拿出来引用一番,当然令狐冲不记得原话。但实际上,当代有一位学者——清华大学的廖名春教授,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传统的看法是说,早上听到了大道理,晚上哪怕死掉,都没有遗憾了。这种思想是一种单纯的爱智的思想。如果说做这样的理解的话,那孔子和苏格拉底没有区别啊。他的理解是“朝闻道”的“闻”,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就是“达”,意思是说如果早上实现了我所坚守的道,能够推行了我的政治主张,那么我在晚上就算生命即刻完结也没有遗憾。
    这种观点更加符合孔门的实际。儒家思想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智的学说,它是政治哲学。它一定是把政治作为它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它这个“道”,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完成之道,它也是一个社会的完成之道。所以儒家思想是叫做合外内之道嘛,既有政治的,社会的,又有个体完成的,这才是儒家思想。因此我认为,廖名春教授的这个观点可能是更加符合孔子的原意的。
    (作者:徐晋如)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