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正本清源说“诸城派”古琴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音乐大观》 蔺学杰 参加讨论

    文/蔺学杰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琴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出现多个艺术流派。影响较大的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川派、诸城派、九嶷派、梅庵派等。产生于清早期的崂山派、清末的诸城派、梅庵派都是源自山东地区的古琴流派,其中诸城派影响最大。
    
    山东诸城是中国古琴的发源地之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末,诸城古琴艺术繁荣发展,绝非偶然。诸城地处山东中东部,自古以来经济、交通、文化、教育、音乐均发达。周边的历城、曲阜、崂山等地古琴文化底蕴深厚,这都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诸城派的第一代琴家是王冷泉(1793-1869年)和王溥长(1807-1886年)。王溥长学过虞山派,王冷泉师承不详。王溥长的儿子王心源随父学琴,琴艺远远超越了父亲。王冷泉和王心源被当时的琴界称为“诸城二王”。 这个时期,诸城琴家已在琴界具有了不小的影响。王心源辑有《桐荫山馆琴谱》传世,这一脉至今传人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王冷泉编著了《琴谱正律》,据今天的资料看他并无亲授弟子。
    诸城派的风格是在王溥长、王心源父子间形成的,其中王心源起了主要作用,之后的琴家又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琴风的营养来自多个方面:主要是继承了古齐鲁派(诸城派出现之前的山东各地琴艺,可总称为古齐鲁派),同时又融合了虞山派的一些内容,也有一些其他琴派风格的渗透。尤其是离得最近的崂山派对其影响较大,崂山派“道洽琴心”的沁润;再加上山东人朴实豪爽的性格,诚恳的方言、发哏的语气,儒家文化的中正平和,民间戏曲等多元素的滋养,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在王氏的指下逐渐形成了“诸城派”特有的风格。这种风格有别于早期古琴音乐的声多韵少,区别于虞山派的“清微淡远”,不尽是川派的豪放跌宕,也不同于有些门派专事细节技巧。这是一种古朴刚健、宽厚典雅、苍劲中蕴淡远的北方琴风。
    光绪年间,诸城琴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刊印的琴谱上。《枯木禅琴谱》翁焘的诗记有“己丑庚寅寓京,仁和阮端之大令达元精琴律,都中推第一,山东三世琴师王君心源折服焉”。王式钰、王溥长、王心源祖孙三代都弹琴,王心源名气已经远播到了北京。光绪年间,诸城派最早的两本琴谱已经存在,琴风已经基本形成。
    民国初年,诸城派在全国名声大振,那个事件被琴界称为“南下北上”。1917年,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校长江谦之聘,王燕卿赴南师教授古琴。1918年,应北京大学蔡元培的邀请,王心葵赴北大教授古琴。两位都是王心源的弟子,随着两位琴家进入高校,诸城派古琴开始在全国广泛传播。遗憾的是两位琴家均在1921年便过早地离世,不过这宝贵的几年他们都培养了大批人才。
    1920年,上海晨风庐琴会是当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琴盛会。会上王燕卿的演奏令众人折服,产生了轰动效应。后来查阜西见到了这样的盛况:“宁、沪一带琴人宗王、徐者(王燕卿及其弟子徐立孙),十中有二三焉”。后来王燕卿的传人还把他的琴艺传播到了台湾、香港、美国等地,诸城派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远播海外,一跃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琴派。
    王燕卿(1867-1921年)是诸城派中较特殊的一位琴家,他曾学琴于王心源等人,但更多是自学。他去世十年后,留下的琴谱被弟子们刊行,命名为《梅庵琴谱》,“梅庵”是王燕卿在南师教琴场所的名字。《梅庵琴谱》刊行之后,梅庵派慢慢被琴界所传颂,梅庵派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对这个较新的“梅庵派”有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有王燕卿的部分传人认为自己是诸城派。
    目前,常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认为“诸城派”是“虞山派”和“金陵派”融合的产物。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是错误理解了张育瑾先生的文章,忽略了山东原有琴艺对诸城派的影响。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主要是因为张育瑾文中“王溥长原是虞山派,王冷泉据说是金陵派”一语。分析王冷泉的《琴谱正律》可以知道,他是参照广陵派琴家徐琪的《五知斋琴谱》等编定而成。《五知斋琴谱》的曲目主要来自熟派(虞山派),《琴谱正律》所选入的更是跟金陵派关系很小。所以“王冷泉据说是金陵派”,这个“据说”看来是很不可靠的。不过,因为诸城派琴家王生香迁居南京,现今“金陵派”的很多东西是来自于“诸城派” 这倒是事实。
    其实,张育瑾在《山东诸城古琴介绍》一文中写的很清楚“王心源接受了虞山派的一些东西,在自己艺术实践中,又加以发展提高,对指法与节奏上的细致处理形成了山东诸城派特有的风格”。张育瑾的意思很明确:对诸城古琴影响较大的外来琴派是虞山派,其他门派的影响或许有,但是很小,所以没提。
    张育瑾的话还有一层含义:诸城派并不是照搬了虞山派的琴风琴艺。我们查看诸城派最重要的琴谱即可见到:《桐荫山馆琴谱》中有五曲来自古齐鲁琴派的《龙吟馆琴谱》,有八曲来自山东的其他琴谱,这八曲占了《桐荫山馆琴谱》曲目的大半。王燕卿的《梅庵琴谱》也是主要来源于《龙吟馆琴谱》。可见影响诸城派风格的最大因素是古齐鲁琴派。
    在战争和文革的冲击之下,诸城派古琴一度极为萧条,文革后逐渐复苏。当今诸城派古琴传人渐渐增多,诸城派的第四代传人山东的詹澄秋、张育瑾、王凤襄、王生香,北京的张友鹤,江苏的徐立孙、邵大苏等都已去世多年,第五代琴家有的已经去世如:弭菊田、高松如、陈阅聪等人,有的已经年近八旬如:庞雨珠、朱子易等人。如今他们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正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琴坛上。
    诸城派古琴虽然发源于诸城,但是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传播,它早已变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当今,“山东诸城派古琴”这枝“极美丽的古代花朵”正优雅地绽放,为生活在当下社会中的人们送来阵阵幽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