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长4分38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明德讲堂第九期之四:勇者廉者往往做不到“中庸” 接着“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易传》也如此赞美中庸。颜回这个人能够选择中道,得一善,即一个好的行为方式。告诉他以后,就使劲攥着放在胸前不肯失掉,实际赞美他把正确道理付诸实践的精神。孔子对颜回是赞美有加。季康子问(孔子),你弟子中有好学的吗?他说有啊,有一个颜回,但是死了,其他活着的都不好学。这当然也是老师的偏颇,老师眼里自己学生中好学的少。但颜回看起来做人不简单。 前面已经讲了好几章都是孔子的话,这是《中庸》在前半部分的特点。 下一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有些人可以辞掉国家,可以把权力给别人,把天下国家分掉,爵禄也可以辞,杀身成仁,冒着刀枪往前闯,这种人可能心胸很开阔,为人也很正大,但是往往做不到中庸。也就是说好人也未必做得了好事,这就是择其中,选择拿捏分寸、恰到好处地做事情。就是有些正面人物,能把天下国家这样大权分给别人,爵禄可以辞掉,甚至白刃可蹈,放着很过刀枪都可以往前闯的这些人,勇敢者、清廉者等等,但是往往做不到中庸。 中庸是实践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经验积累起来的为人之道,带有技术性含量。人格好,还得学做事的方式,一个人有高大的理想,不知道怎么去实现,硬把理想往前推,跟群众,跟下属搞不好关系。儒家不肯定这样的人,是鲁莽者,缺乏做事情的手段。所以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做事的方式,这是指一个人要进德和修业统一,中道而行。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