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斌 今年2月份的农村营业性表演团体在丧礼上进行的“脱衣舞”等形式的淫秽表演。随后,文化部决定以营业性演出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执法,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脱衣舞”等演出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并重点部署了五项工作。 慎终追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笔者看来,农村淫秽表演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违法案件,它反映了农村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健康秩序的瓦解、精神信仰的空虚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农村的风俗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在丧葬风俗上,传统的丧礼仪节越来越简单化、粗俗化,甚至娱乐化、色情化,丧礼的内涵逐渐被曲解、遗忘。子孙对父祖养而不敬,丧而不哀,祭而不诚,礼义全失,几近禽兽。于是,农村丧礼上的淫秽表演屡见不鲜,成为聚拢“人气”的一种手段。更为可悲的是,子孙对这种淫秽表演毫不感到羞耻,乡党邻居也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舆论谴责。于是,敦厚淳朴的风俗逐渐消失,伤风败俗的行为层出不穷。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如果一个社会的人普遍不知羞耻,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就无从谈起。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农村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宗族。宗族之中有族长,乡党之中有士绅。家中有家训,族中有族规,乡中有乡约。这些家训、族规、乡约,一本乎礼义廉耻,于是农村社会遂形成一个道德团体。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的宗族逐渐瓦解,士绅阶层消失,经典传授中断。失去了宗族的制约、士绅的引导,农村的社会秩序逐渐无序,道德教育逐渐缺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村的道德体系就逐渐崩溃,出现种种伤风败俗的行为就不足为怪了。 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不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可以做到的,最根本的是重建农村的道德体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要让人民知耻,让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是靠政令和刑法所能做到的,必须依靠道德教育和礼乐教化。 儒家在培养道德和推行教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手段就是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小到个人德行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调节,大到国家制度的制定、社会组织的构成,无不包含在礼之中。礼以仁爱为核心,敬让为基础,伦常为手段,和谐为其用,合己、家、国、天下为一道德之团体。推行仁始于一己之修明,层层外推至家、国,终于天下之大同,而礼正是推行仁的必由之路。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仁者,人也。”“仁者,亲也。”要实现仁,即实现人道,要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故曰:“人道,亲亲也。”亲者以父兄为至亲,故亲亲以孝悌为首要。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故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由孝悌开始,层层外推此仁爱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以至于“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所具有的仁爱之心被扩充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实现了世界大同。故“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因此儒家非常看重孝悌。 “礼莫重于丧祭。”丧礼是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是体现孝悌、明辨亲疏长幼、发扬伦常、推广仁爱之心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村经典传授的中断,士绅阶层的消失,宗族组织的瓦解,丧礼的仪节失去了纠察者,丧礼的内涵失去了诠释者,于是农村丧礼中出现种种非礼行为,这不仅表现了道德沦丧,更反映了重建农村社会组织和恢复经典传授的急迫需要。希望有关部门改变思维方式和治理模式,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改变简单粗暴的做法,从道德的高度重新考量这些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执法”,更为重要的是“复礼”,唯有复礼才能化民成俗。 腾讯儒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