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孝道是中国人的识人方式 所以这个里面“人”不是“人治”,有好体制,有得人则已。得什么样的人?这都是大事。贼眉鼠眼的人,很聪明,他越聪明越坏事,脑袋不是反的,是斜的,往偏里拉。所以政在修身,讲仁道。 注意“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这句话非常重要,刚才前面两段讲什么?讲家庭。儒家说“仁者,人也”,仁者就是爱人,把别人当人,亲亲为大,你是不是仁者,按照儒者的观点,看你怎么对待家人。 过去在《管子》里边有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管子说的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故事非常有启发意义。齐桓公说易牙对我好,听说我没吃过人肉,易牙把儿子蒸了。然后管仲说,这种人连他儿子都不爱,他爱你是真的吗?还有,齐桓公说竖刁为我服务,给我当太监,自己做手术。管仲说更可怕,他不是蒸儿子,是割自己,多疼啊?这种人连自己身体都不爱,他能爱谁? 这是一个中国道理。一个人仁厚不仁厚,孝不孝看对自己爹娘如何。爹娘把你养大了,培养成人,你最终连他们都不能养活,一脚恨不得当个老废物踢出去。这种人,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你对谁能好得了?这就跟家连起来了。 所以儒家看人,仁道为什么从家庭开始,这是一种方式,这是中国人想问题的一种方式,这个方式有它的道理,而且有很大的道理。的确如此。你说爹妈这么喂着你,养着你,对你那么好,都养不活你,最后你这个白眼狼,一脚把他们踢开,这个世界上还有能谁换你的心?你找丈母娘,那个好也是假的,也是迫于你老婆的淫威。所以这个道理有它的真谛,看仁者从家庭看起。 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跟了一句“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这是对一种局限的破除。 有些人认为仁者人也,就开始从家里人用起,坏了,搞裙带关系,搞小利益集团,儒家不是这么说的。儒家还有一个“义”字,来消解这个狭隘性,就是尊贤。实际上他强调的是人的一种情感的真实性,是观察人的一种思路。所以包括用人。我的亲人是贤人,当然好了,任贤也可以从亲人开始,他是一个贤人,这个要有义来管着,义为大。这个我们要妥善理解,这是很要命的文字。 亲亲注意要有等,杀——这个“杀”读shài,就是要减等;尊贤之等,实际上亲亲之等、尊贤之等,意思都是一样,要有等差。你爱父母跟爱兄弟有区别,你爱叔叔或者表叔,或者堂亲,它有个降低,尊贤也要跟等级。这就该出礼了,对什么样的人怎么亲近呢?对最亲的人我们应该行什么礼?对最贤的人行什么礼?这有一个差别。要治理国家,这实际上讲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思路,尊贤人。看人贤不贤要看他爱人,从哪看他爱不爱人?看他的根底。有些人爱有假象,为了某种功利去爱,这是不一样的。所以是不是仁者看亲亲,这是刚才我们说的,他连爹娘都不爱了,又如何? “义者,宜也”,什么叫“宜”?合适。说这个人干这个事合适,你就应该用他。不是说我有个哥哥,像洪秀全把洪大全、洪日全这些个加起来好几百斤、智商加起来不足八九十的人,弄到一起给他辅政,洪秀全也完蛋了。所以尊贤为大。实际上儒家把不必要的因素消解以后强调的一种东西。 腾讯儒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