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物识文第二十九期:大禹治水玉山子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在这些显赫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位深受中华民族爱戴和尊敬的人,他就是为了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代传诵,以大禹治水为题材的艺术品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玉雕“大禹治水”。 相传四千多年前,黄河闹水患,致使人们流离失所。大禹的父亲鲧被任命去治水,他采用“堵塞”办法,治水九年,非但没把洪水制服,水患反而越闹越凶。于是,大禹代替父亲鲧承担起治水的重任。大禹吸取父亲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开凿水渠,疏通河道,引水入海,终于制服了洪水。 大禹在治水的13年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去。第一次,他听见妻子分娩时发出的呻吟和婴儿出生时的啼哭声;第二次,他望见怀抱儿子的妻子向他招手呼唤;第三次,儿子扯住他的手使劲往家里拉,别人也劝他回家看看,大禹却说水患没有根治,他不能回家。 “大禹治水”玉雕高224厘米,重5.3吨,是中国最大的玉雕作品。整块玉石被通体雕刻成山峰状,重峦叠嶂,流水飞瀑。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治水大军,他们或开山凿石,或抬土运石,在治水人群中,我们看到了指挥者大禹的身影。大玉雕生动传神,完美再现了大禹率领民众开山泄洪的宏大场面。那么它的制作者是谁呢?这还要从三百多年前讲起。 一天,新疆和田地区发现一块重达6吨多的玉石,乾隆皇帝听到后非常高兴。他知道,如此巨大的和田玉石极为罕见,于是下旨将其火速运往京城。当时既没有现代化的吊装工具又没有大型运输工具,全靠人工和畜力,这块大玉石运到北京,竟然花了数年的时间。 此时,设计方案早已确定。乾隆有一幅爱不释手的宋人画作,名叫《大禹治水图》,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破损褪色,于是乾隆决定以这幅画作为蓝本,将大禹治水的精神用玉雕表现出来。当时,扬州山子雕,把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最擅长制作大型玉雕。所以这块来自新疆的大玉石,又被千里迢迢地从北京运往扬州。 为了赶在乾隆80大寿前完成制作,扬州工匠分成几班,昼夜不停地加工,用了七年时间,才完成这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型玉雕! 乾隆皇帝在“大禹治水”玉雕的正面题诗一首,“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御题诗把制作玉雕“大禹治水”的目的表白得一清二楚。 腾讯儒学独家内容,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