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贾姓是大姓,历来人才辈出。接下来我介绍几个大家不那么熟悉的名人。 贾彪,东汉时期颍川郡定陵人,字伟节。其兄弟三人都有名声,在当地都很有口碑。当时有个说法:“贾氏三虎,伟节最怒。”意思是贾家有三个杰出的儿子,伟节最杰出。桓帝时,他担任过地方长官,“严禁堕胎溺婴”。所以,几年里边,多出来几千个小孩。人们非常感谢他,都说这是“贾父所生”,称他为父亲。后来,只要是男孩子就叫“贾子”,只要是女孩子就叫“贾女”。 古时候,很多读书人靠教书为生,所以有“舌耕”之说,即用舌头来耕作、来播种、来传播知识。这种说法就跟大学问家贾逵有关。 贾逵(资料图 图源网络) 贾逵(174—228年),河东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在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他都当官,文武兼备。贾逵出自名门望族,但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呢?冬天连棉裤都没有。有一年冬天,他在自己的妻兄柳孚家睡觉,早晨起来,就把柳孚的裤子给穿走了。贾逵长大以后,因个子很高,有八尺二寸(一米八九),所以外号叫“贾长头”。当时人们就有一种说法,叫“问事不休贾长头”。 贾逵一生著作等身,教出了很多得意弟子。有一个弟子说出来可能会吓大家一跳,《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贾逵还精通天文学,在天文学上是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贾逵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很有名。他的父母很早亡故,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已经读了点书,但是后来实在没有钱读书了。贾逵的姐姐出嫁以后没有孩子,所以被休,只能回娘家来住,但她因为贞节,而且很聪明,所以大家非常敬重她。有一次,她听到隔壁的邻居在读书,就抱着贾逵到墙根下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她很高兴,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弟弟不一样。到了十岁的时候,贾逵突然开始背诵《六经》了,他姐姐大惊,问:“从来没有教书先生教过,你怎么会背诵这些呢?”贾逵说:“姐姐抱我到篱笆墙旁边听邻居家读书,我就一字不漏地全记下了。”而且他听了以后,一回到家就把桑树皮给扒下来,把一些难记的写在桑树皮上,或者写在门上、屏风上,一边记一边念。他的学问就是这么来的。 从此以后,人人都知道贾逵刻苦好学,也知道他有学问,所以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不远万里,有的背着孩子住到他的家门附近,贾逵就一一亲口教授他们经书。他的学生一般都会给点粮食作为学费,后来粮食太多了,满屋满仓了。所以当时就有人这样称赞:贾逵的粮食不是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解经书讲得口干舌燥得到的,这就是用舌头种地啊。这就是舌耕的来历。(文/钱文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