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缪钺:总论词体的特质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缪钺 参加讨论

    缪钺:总论词体的特质
    (本文摘自缪钺、叶嘉莹合著之《灵谿词说正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漫云景物当前语,“要眇宜修”贵细参。
    云影天光摇荡处,微言多少此中涵。
    苏、辛健笔开新境,言志抒怀体自殊。
    须识东坡“韶秀”处,莫将豪放误粗疏。
    凡是一种文学艺术,都有它产生的特殊条件,因此,构成了此种文学艺术的特质与特长,同时,也包含了它的局限性。
    
    叶嘉莹先生(左)与缪钺先生(中)、金启华先生(右)合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词是唐代创始的一种新文学体裁。中、晚唐诗人采用民间流行的曲子词体,按拍填词,提高其艺术风格。温庭筠是诗人填词之奠基者。经过五代、两宋三百余年之发展变化,词遂由应歌之作而变为言志之篇,然终有其特点与局限,与诗体不尽相同。王静安先生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这几句话很能说出词的特质。
    晚唐、西蜀词多作于酒筵歌席之间,所以“娱宾而遣兴”,为歌唱而作。当时唱词者多是少年歌女,故词之内容亦多是写男女之间的闲情幽怨,作者与歌者都会感到亲切,而其相应的风格则是婉约馨逸,有一种女性美,亦即是王静安所说的“要眇宜修”。南唐冯延巳、李煜之作,扩大堂庑,提高意境。两宋以还,名家辈出,在内容与风格方面都有新发展,苏轼、辛弃疾贡献尤大。这时,词可以咏史,可以吊古,可以发抒抗敌爱国之壮怀,可以描述农村人民之生活,风格亦变为豪放激壮。词似乎已由附庸之邦蔚为大国矣。
    尽管如此,但是在内涵上与作法上,词仍有其不同于诗之处。词是长短句,音节谐美,音乐性强,又因篇幅短,要求言简意丰,浑融蕴藉,故词体最适合于“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张惠言语,见《词选序》),而可以造成“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追寻已远”(周济语,见《介存斋论词杂著》)的境界。这是诗体所不易做到的。但是在内涵方面,则又有其局限性。因为词体要受词调的限制,篇幅既短,且须遵守严格的韵律,虽然苏轼、辛弃疾以高才健笔尽量开拓词的内容,作出榜样,但是仍然有许多东西在词中是无法容纳的。譬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诸诗陈述民生疾苦、弹劾暴政的内容,是很难用词体表达的;又如杜甫的《八哀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的内容,也是词体所无能为役的。所以王静安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就是这个道理。
    
    《灵谿词说正续编》 作者:缪钺、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定价:148元。
    还有,词体初兴时,形成了婉约的风格。强调这一标准而忽视后来的发展,固然是不对的,但是词终究不宜过于浅露、直率、粗犷。苏轼词的豪放旷逸,辛弃疾词的悲壮激宕,是人所共推的;但是苏、辛词还是保存了词体深美闳约的特点,后世有识的论者往往指出。周济说:“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介存斋论词杂著》)刘熙载说,苏、辛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世或以粗犷托苏、辛,固宜有视苏、辛为别调者哉”(《艺概》卷四)。夏敬观说:“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吷庵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这些评论,都是很有见地的。
    譬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永遇乐》(明月如霜)、《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贺新郎》二首(把酒长亭说、凤尾龙香拨)、《汉宫春》(春已归来)诸名篇佳什,都是符合上文所引周济、刘熙载、夏敬观诸家所提出的标准的。这些词都是伤时感事、意蕴丰实之作,并非闺房儿女之言,而在艺术风格方面,则于豪宕激壮之中,有韶秀深美、浑融蕴藉之致,并无浅直、率易、粗犷、叫嚣之弊。使人读起来,觉得意味渊永,纵然变化多端,仍不失词体“要眇宜修”之特美。读古人词而欣赏其境界、研究其流变者,正宜在此等处深悟参悟,不必沾沾着眼于所谓“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之不同,而区别泾渭、强分高下也。
    本文论词体之特质,只是粗陈梗概,未作详尽阐述。以后我与叶嘉莹教授分别撰写的各篇《词说》中,都将根据具体情况,评述各位词人在其作品中所表现之词的特质。
    1985年6月写定
    (原载《四川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附录:
    缪钺(1904—1995)字彦威。江苏溧阳人,出生于直隶(今河北)迁安县。1924年北京大学文预科肄业。曾任保定私立培德中学和保定私立志存中国文教员。后历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广州学海书院、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46年起,任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后,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学宗王国维、陈寅恪,以文史兼通享誉学林。治学原以先秦诸子及古典文学为主,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转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80年代以后,再次致力于词学研究。其代表作有《诗词散论》《读史存稿》《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等。
    内容简介
    《灵谿词说正续编》首次完整辑录著名文史学家缪钺先生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十年合作撰写的论词绝句八十六首及词论五十八篇。这部深受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称赏的词学经典,将论词绝句、词话、词学论文、词史等写作体式贯通融合,纵论晚唐迄晚清如温庭筠、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元好问、纳兰性德、王国维等名家词人及其词论,是一部颇具词史意义的开新之作。
    简要目录
    目录
    正编
    前言
    ——谈撰写此书的动机、体例以及论词绝句、词话、词论诸体
    之得失(叶嘉莹)/
    论词绝句八十六首(缪钺叶嘉莹)/
    论词的起源(叶嘉莹)/
    总论词体的特质(缪钺)/
    论杜牧与秦观《八六子》词(缪钺)/
    论温庭筠词(叶嘉莹)/
    论韩偓词(缪钺)/
    论韦庄词(叶嘉莹)/
    《花间》词平议(缪钺)/
    论冯延巳词(叶嘉莹)/
    论李璟词(叶嘉莹)/
    论李煜词(叶嘉莹)/
    论晏殊词(叶嘉莹)/
    论欧阳修词(叶嘉莹)/
    论范仲淹词(缪钺)/
    论张先词(缪钺)/
    论柳永词(叶嘉莹)/
    论晏幾道词(缪钺)/
    论晏幾道《鹧鸪天》词(缪钺)/
    论晏幾道词在词史中之地位(叶嘉莹)/
    论苏轼词(叶嘉莹)/
    论苏、辛词与《庄》《骚》(缪钺)/
    论秦观词(叶嘉莹)/
    论黄庭坚词(缪钺)/
    论贺铸词(缪钺)/
    论周邦彦词(叶嘉莹)/
    论李清照词(缪钺)/
    论陈与义词(缪钺)/
    论岳飞词(缪钺)/
    论张元幹词(缪钺)/
    论张孝祥词(缪钺)/
    论陆游词(叶嘉莹)/
    论辛弃疾词(叶嘉莹)/
    论姜夔词(缪钺)/
    论史达祖词(缪钺)/
    论吴文英词(叶嘉莹)/
    论文天祥词(缪钺)/
    论刘辰翁词(缪钺)/
    论咏物词之发展及王沂孙之咏物词(叶嘉莹)/
    论张炎词(缪钺)/
    论宋人改词(缪钺)/
    后记(缪钺)/
    续编
    序(叶嘉莹)/
    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
    (叶嘉莹)/
    词品与人品
    ——再论晏幾道(缪钺)/
    陈师道词论与词作述评(缪钺)/
    宋词与理学家
    ——兼论朱熹诗词(缪钺)/
    论朱淑真生活年代及其《断肠词》(缪钺)/
    朱淑真生活年代考辨(缪钺)/
    论高观国词(缪钺)/
    论汪元量词(缪钺)/
    论王清惠《满江红》词及其同时人的和作(缪钺)/
    论金初词人吴激(缪钺)/
    论元好问词(缪钺)/
    唐宋词中“感士不遇”心情初探(缪钺)/
    论陈子龙词
    ——从一个新的理论角度谈令词之潜能与陈子龙词之成就
    (叶嘉莹)/
    论纳兰性德词
    ——从我对纳兰词之体认的三个不同阶段谈起(叶嘉莹)/
    论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及其相关诸问题(缪钺)/
    从一个新论点看张惠言与王国维二家说词的两种方式
    (叶嘉莹)/
    常州派词论家“以无厚入有间”说诠释(缪钺)/
    对传统词学与王国维词论在西方理论之观照中的反思
    (叶嘉莹)/
    论王国维词
    ——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的评赏
    (叶嘉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