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盐在古代是第二大宗的商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呼和浩特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像谷类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但如果用盐腌成咸菜、火腿、咸鱼、奶酪制品,就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古代的农民经常需要拿粮食去交换盐,来制作腌制食品。
    
    盐(资料图 图源网络)
    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长期自用,更重要的是有了盐,商人就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食品贸易,这相当于古代版的冷链物流。
    古代内陆的人吃不到海鱼,但是做成咸鱼就可以运往内陆。农业地区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制品,但是用盐可以加工成奶酪运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晒成咸牛肉干运往四方。
    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运输过程无意间构建了复杂的物流和数据交换网络,贸易交换网络可以极大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粮、盐、布、铁、畜是古代贸易的主体。盐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产鱼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贸易,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
    营丘当时多是盐碱地,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人口不多。姜子牙到齐后,鼓励纺织等手工业,大力发展鱼盐等自由贸易,齐国的商品很快行销天下,而开明宽松的环境吸引了各国人才和商贾云集齐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