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曾国藩:心有所往 心有所止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风大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心有所往:精进
    人无志不立。王阳明说:“不负男儿过一生。”说得俗套点,就是人应该是有追求的,人有追求自我完善的本性,心中都有所向往的理想人格。
    若只是停留在心中偶尔向往,而没有下功夫去修身的话,自我完善只能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指饭说饱。
    
    人无志不立 (资料图 图源网络)
    青年时期的曾国藩才智不过中等,自认为有浮躁无恒、脾气火爆、浮伪不诚的毛病,于是立志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时时警醒,日日精进。
    此后,曾国藩毕生追求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比如看书,在一本书没有看完之前绝不看第二本,在一章没有理解之前绝不进入下一章。在学业上贵在有恒心,不要贪多,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自然有所成就。
    曾国藩又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每天都会静坐一刻,来反思自己的一天的所作所为,把做的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修订成册,不断告诫自己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时时警醒 日日精进(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他给家人的书信中,在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之间,曾国藩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心有所止:敬畏
    
    敬畏之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最终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曾国藩说:“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资料图 图源网络)
    知敬畏,才可以修身,临事知惧,才会小心翼翼,把事情尽力做好;事后知悔,才会反省改过,努力提高自己。知敬畏可以少受辱,免灾祸,退可保身,进可成事。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