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黄仲则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邹金灿 参加讨论

    文/邹金灿
    清风楼下唤停船。顿袖篷窗思惘然。
    不见中条征隐士,空怀东海挟飞仙。
    人同听雨谁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
    沧酒一尊聊自醉,烟波前路正无边。
    ——黄仲则《沧州晚泊》
    下雨天,读这首诗最合适不过了。
    “人同听雨谁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写得实在太好。大概是我不忍心让它太寂寞,写诗时不自觉地偷了它两次。
    
    黄仲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但名声的传与不传,却又要看时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人是如此,同一个人的作品也是如此。在黄仲则的《两当轩集》里,这首诗没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那么有名,更不像“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样家弦户诵,但它爽朗悠然,馀蕴无穷,水平绝不减于上引两作。
    我读仲则也晚,大概是在八九年前,那时还在读大学,某天课间休息,看到一位女同学桌上放着一本散文小品之类的书,就拿过来随便翻翻。时至今日,这位同学的芳名、这本书以及作者的名字,我都完全不记得了。惟一记得的一个细节是,当时拿起这本书,一打开就看到作者在谈黄仲则,首先映入眼帘的小标题,是仲则的两句诗:“痛饮狂歌负半生,读书击剑两无成。”瞬间被这痛彻心扉的句子击中,遂默默记下黄仲则这个陌生的名字,下课后马上去图书馆借他的诗集来看。
    很幸运,第一本拿到的,是陈沚斋先生的《黄仲则诗选》,陈先生选诗得当,串解文字极具深情。诗人选诗、说诗,可谓相得益彰。
    薄薄一本《黄仲则诗选》很快读完,之后热切地将这位诗人推荐给朋友。朋友读后难抑激动,给我发信息说:“黄仲则的诗果然非常好!”
    再之后,就是借阅、购买《两当轩集》,仔细将此书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当时还试图在电脑上录入他的所有七言近体诗,录了不少,但因杂事太多,此事逐渐搁置了,现在的电脑里还保留着那个文档,诸如“冖”、“褦襶”等字词,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此后每遇信而好古的友人,我都会向他们介绍《黄仲则诗选》和《两当轩集》。
    今日看来,仲则的诗艺并不算得最高的。他的《绮怀》组诗,在技法上依然处在李商隐无题诗的笼罩下。《感旧》系列非常感人,然而读多了又嫌过于流动,情深而顿不住,这终究是一个遗憾。在题材格局上,《两当轩集》也略显狭窄,还不足以令黄仲则跻身大家之列。但天才始终是天才,以诗来发抒人情,往往说到常人难到的深微处,令人过目难忘。可以想见,其具绝高风华的篇什,虽百世而不灭。
    仲则生于乾隆一朝,身处太平之世,却一生蹭蹬,只活到了34岁。但仲则的生命,又未可轻议。毕竟在时代大流中,人当寄身何处、如何行走世间,局中人又有几个敢说自己完全清楚?以后见之“明”来月旦前人,往往不是失之浅薄,就是流于鲁莽。
    班固说司马迁不能以智慧使自身免于腐刑,然而班固自己却身死狱中。范晔因此评价班固“智及之而不能守之”,是“致论于目睫”,说班固作论,就像是人的眼睛,能看到远处,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但范晔本人后来也是下狱而死。可见命之一事,最不能轻议。大贤尚不免于自伤,何况众庶。钱穆所说的对历史须具“温情与敬意”,陈寅恪所主张的对古人要有“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两位先生的幽微用意,大概也在此间吧。
    “请将试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这是仲则的诗句,他的诗篇确实做到了“定不与江东向流”,至今仍为中国人传诵,可以想象,《两当轩集》仍将传下去。是以纵使仲则其人中岁而殁,也不足以成其悲。芸芸众生,即使再懂得趋利避害,若无一德一言遗世,虽得彭祖之寿,也不足以成其喜。
    本文为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