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荀慧生的亲传弟子李薇华于2014年9月8日晚走完了她82岁的人生道路。当这个熟悉而又久已暌违的名字再次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竟是她的辞世,不由让人深深遗憾和感慨。 最初知道李薇华,是因为三个缘由:一是她是李蔷华的胞妹,姊妹二人分别是“四大名旦”中程砚秋、荀慧生两位大师的高足,是京剧史上一段佳话;二是她曾有一个非常可爱的艺名,叫“小桔子”,与之相对的,是她的姐姐李蔷华艺名叫“小苹果”,二人曾组建“蔷薇京剧团”;三是她曾为乃师荀慧生先生录音所配的四出音配像:《钗头凤》《得意缘》《卓文君》和《花田错》。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薇华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薇华走的是一条由杂而专的艺术道路。1951年,19岁的李薇华第一次观摩荀慧生先生的艺术便被倾倒,立志投身荀门,不久便拜师并随师赴苏州巡回演出。荀先生亲授的第一出戏就是日后由她担任配像的《钗头凤》。1958年受荀先生亲点调到北京后,李薇华一直住在荀家,与荀女令莱情同手足。李薇华在荀家也有了徒弟外的另一个身份:干女儿。在7年间,荀先生将自己的拿手好戏悉数传授给了李薇华。荀慧生剧团排戏演戏时,她是荀先生的B组选手。赴各地巡演时,荀先生总是让李薇华先演三场,接着再由自己演出。荀先生登台时,李薇华也为荀先生助演。同时,李薇华担当起了代师传艺的重任,为荀门点拨后辈。1965年李薇华为照顾年迈婆母离京返沪,告别了荀剧团,也离开了老师。1966年,她安心相夫教子,从此脱离舞台,只在很少场合露面演出。 再次见到李薇华的身影,便是34年后的2000年,68岁的李薇华重新披挂上阵,请当时为荀先生打鼓的刘耀增老先生做复排导演,剧中的行头、头饰都按当时荀先生的原样重新制作,再现荀师遗风。这一番出场,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无论是《钗头凤》中哀婉娴静、气质如兰的唐婉,《得意缘》中诙谐风趣、憨直豪爽的狄云鸾,《卓文君》聪慧风流、坚毅潇洒的卓文君,《花田错》中古道热肠、聪明伶俐的春兰,李薇华演的人物各具特色绝不雷同,荀韵十足原汁原味。她虽是配像,但唱、念、做、打直呼直令,与原音贴合紧密,有时仿佛就在眼前,而非配音的感觉。加上她依然甜美饱满的扮相,气定神闲、神完气足的神采,娴熟敏捷、游刃有余的气度,谱写了薇华不老、荀艺重光的李薇华现象。在“音配像”工程中,李薇华之于荀慧生,如同孙明珠之于尚小云、高宝贤之于谭富英、小王桂卿之于周信芳,都是让人眼前一亮、如获至宝的感觉。可以说,李薇华的音配像,让荀派的冷剧、名剧得以重见天日。 荀慧生先生是“四大名旦”中能戏最多,也是门徒最广的,荀派在旦角中也曾有“十旦九荀”之说,为何久违了的李薇华复出会引起这么大的惊喜?说明人们对于荀派正脉真传的渴望和激赏,也说明继承荀派要以传统戏打基础,挖掘整理本门独有剧目要以久负盛名的流派代表呈现鲜明的艺术特色。李薇华因曾得荀先生之亲炙,又随其左右耳濡目染,加之同台演出甚至于交替演出,较好地体现了荀派“美、媚、娇、憨、脆”的表演风格,以阴柔制胜,却在柔中包含燕赵悲歌,尤其是在一些有深度的剧目中更见功力。李薇华继承了荀先生善于把程式化的表演和生活的动作融为一体的表演方式,松弛洒脱,自然生动,具有灵动美。她走在了荀派的中轴线上。 从她的人生经历看,她又是一位极顾家守业的贤妻良母,为了家庭舍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从艺术的角度虽觉遗憾,让人徒有望梅止渴之叹,可这何尝不是一种知进知退的人生态度、懂舍懂得的人生境界呢?或许,这样的李薇华才是最幸福的,她的人生属于荀派,也属于自己。(池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