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到蒙汗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在不少武侠故事、野史公案中,常常会出现蒙汗药。《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书中就多次提及蒙汗药。比如在《水浒》“智取生辰纲”这场戏中,杨志、军汉、都管等众人在黄泥冈吃了晁天王等人卖的药酒之后,一觉从日色当午“直到二更,方才得醒”。而他们所押送的生辰纲早被取了个干净。看来,蒙汗药往往是与酒搭配使用的,自古英雄有哪个不好酒?却往往因为这酒误了大事。把蒙汗药下到酒中催人服下,当真是难倒英雄的绝妙计策了。 真有蒙汗药 《水浒》里的蒙汗药是种什么药?解药又是什么配成的?《水浒》毕竟不是医书,所以没有介绍。正因为《水浒》是小说,故不少读者以为是作者想出来的东西。其实不然,蒙汗药曾真实地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可是在宋朝仅仅存在于小说中。到明代,蒙汗药不但频见于史籍,而且对其成分、配制、药理作用和消解方法,都有较详细的描写。清朝时,史册中已经出现多次罪犯利用蒙汗药作案的记载。 明朝人叶郎瑛《七修类稿》这本书中写:“又《桂海虞衡志》载,曼佗罗花,盗采花为末,置入饮食中,即皆醉也。据是,则蒙汗药非妄。” 蒙汗药是什么 透过各种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将蒙汗药的特点做如下总结:首先,该药人服用后,可迅速导致昏迷;其次,该药能够溶于酒水之中,想必是需用酒色和酒味来掩盖蒙汗药自身的颜色与味道。在有关描述中,下了药的酒往往颜色发浑,味道也变苦。最后,蒙汗药是有解药的,也可以等人自己醒来。 这样看来,蒙汗药应该是一种麻醉药剂。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使用麻醉药来治病救人了。最早记载这种麻醉药的是《列子·汤问》:“扁鹊遂饮二人毒药,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说的就是名医扁鹊用“毒药”,也就是用麻醉药为公扈和齐婴治病的事。当然,历史上最有名的麻醉药还属神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后汉书》中有较为详细的关于华佗用麻沸散来辅助实施外科手术的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记载了一种类似的麻醉药方“睡圣散”,书中说:“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此方由山茄花、火麻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一服后即昏睡。” 主要成分 曼陀罗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人认为蒙汗药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 这也是流传最广的是说法。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许多医书都载有以曼陀罗为主药的麻醉剂。《本草纲目》中说曼佗罗花又被称为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辛、温、有毒,可以“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为一会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曼陀罗的花、叶、果实各部分都含有生物碱,均可以做药用,但是,当中起麻醉作用的几种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却大多都存在于花中。这一类碱可以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的肌肉变松弛,汗腺分泌汗液受到抑制,这也是“蒙汗药”名字的来源,这与小说上的描述相同。 还有人认为蒙汗药的成分不仅仅是曼陀罗花,还有乌头、押不芦等。后面这些均是有剧毒的药物,大大加剧了蒙汗药的功效,但食用过量会使人毙命,这与后面故事里清朝骗子毒死小孩的记载相对应。 解药 蒙汗药虽然厉害,却也不是无药可解。 李时珍在研究曼陀罗花时,受大豆可以“解百药毒”的启发,曾进行过多次试验,最后发现大豆配上甘草可以解麻醉药。清人程衡在《水浒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 小结 随着当今学者对蒙汗药的关注及其研究,使得它不再只是一个出现在古典书籍中的传奇。新中国成立以后,医学专家根据古典书籍中对于麻醉药的记载,制作成了多种中药麻醉剂。譬如,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利用曼陀罗花和乌头制成的麻醉剂已经在全国推广,成功进行了数万例外科手术。使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麻醉药大放光彩。 蒙汗药的小故事 乾隆五年(1730年),北京破获一宗骗财、鸡奸案,采用的手段就是利用迷药。据案犯焦来仪的交待:他系山西灵邱县人,原在天刚山玉皇庙内出家为道士。乾隆三年四月间,在蔚州城遇见认识之威宁县僧人了休,又名李和尚。他卖药为生。二人因没盘费,配了一宗迷人的蒙汗药。那药内用的是闹杨花、巴亚、蒙香、卤砂、山葛花、遇人吃烟,用药放在烟内,人吃了立即发迷,不能言语,乘机取其人行李、银钱。 清朝广西巡抚钱度疏称:当地有信鬼神的风俗,得了病多不就医,而是找来道士作法,给病人退病,名日跳鬼,用是为业,相沿已久。柳城县有一个道士叫伍护郭,通晓医学算命,看见别人采取曼陀罗、闹羊花二味草药熬水洗治癣疥。后来又在《本草纲目》看到曼陀罗、闹羊花喝了能让人狂笑昏沉。于是在乾隆三十二年五月初十日,伍护郭采药熬水,用葫芦收贮,带在身边,一有机会就给小孩子喝,小孩子喝了后便开始抓狂,于是小孩的家属便请他作法,他便趁机赚取钱财。后来有一次,他不小心给小孩服用药品过多,把小孩给毒死了,于是便被抓到官府去了。 原题:古代真的有蒙汗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