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时,边泣边吟的长诗中,有这么几句最恸人心扉,让人在不尽感叹之余,牵动无数情思。 黛玉葬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花”、“红”与“美人”之间,有着微妙又紧密的联系,花谢、红落、美人迟暮乃至香消玉殒,常常是文人世界中让人感慨不断、沉吟往复的主题。黛玉怜花、葬花,何尝不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世间女子命运的怜惜和同情? 曾经,花开荼蘼,引来多少赞许,就如女子年轻貌美的光景,灿烂且动人。青春如花期,美好的,总是短暂。在传统社会,女子的寿命几近青春的长度,即花期。花期稍纵即逝,青春一去不复返,丧失青春的女子就如同走过花期的落红,成为可被随意弃置的玩物、残花。 将女子用花作喻,除了喻其美貌之外,更有深意的是,女子的青春正如花期般短暂,女子的命运也好比花儿,由不得自己作主。那些“嫁入宫门深似海”的女子,幸运的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妃嫔,地位尊贵,但更多的结局是,因美人迟暮而受冷落、失宠,而一旦失宠,她们的生命仿佛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活着自是无趣,郁郁寡欢,不比一死了之要好多少。 黛玉惜花,耐心葬花,同时,也为自己、为女子无法掌控的命运而伤悲。因而,她会想到,总有一天,自己也像这些花儿一样香消玉殒,不知是何年何月?又不知有何人为自己收葬?“春残花落”正是“红颜老死”之时,花落人亡,告别尘世,一切便烟消云散,浑然不知了。 这就是林黛玉,我不想用“情感细腻”、“多愁善感”这样的套话来形容她,只想说,她着实是一位用心与自然、人生打交道并活得明白的知性女子。只可惜,“依今葬花人笑痴”,世人大多对她无法理解,身边人只有宝玉能够读懂、怜惜、宽容并欣赏她的真性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找到可以相知相惜的知己,能不倾情以回报吗?(作者:严诗喆) 本文系腾讯儒学特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