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就在王维对官场心灰意冷、对生活不抱希望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贤明正直的张九龄出任宰相。 三十五岁的王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给张九龄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他、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张九龄对于这个国家一级人才马上提拔,任命他做右拾遗,官职虽不大,但可以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很多。王维不负他的期望,官越做越大,从一个八品小官,做到正五品的给事中,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这期间,王维在辋川山谷(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买了一所别墅,这所别墅原是诗人宋之问所有,那里有山有湖,有林有谷。王维亲自规划每一处建筑,亲自设计每一个细节,他要把这里建成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值得一提的是,王维在张九龄府里遇到了孟浩然。后人一提起他俩,总是说“王孟”,对啊,他们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以来,是王维和孟浩然把山水田园诗发展到顶峰,从此无人可以超越。 人世间有一种相遇,但曾相见便会相知,王维和孟浩然的友谊便是如此。 ![]() 相见便会相知(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维的生活似乎开始顺风顺水,然而此时张九龄却被贬官了。他看出安禄山有篡权的野心,但是唐玄宗就是认定张九龄陷害忠良,容不下骁勇善战的安禄山,还把安禄山放回边境,委以重任。 张九龄的离去,使王维对官场彻底失望。他不顾形势凶险,给被贬荆州的张九龄写下了“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的文字。 如果上天一定要露出它狰狞的笑容,那就让它笑去吧,反正我看不见。 你看不见,奸相李林甫能看见。对这个名望很大、又不是自己一派的政敌,他对王维明升实降,任命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大漠里,一排马车的车辙像是一条蜿蜒的蛇在缓缓向沙漠深处延伸,坐在车里的人内心充满了悲伤:他的命运从来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一次当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的时候,他都会遭遇不幸。 他觉得他的一生就像是飘飞的蓬草一样,无依无靠、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忽然,一条长河出现在他的眼前,那圆圆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漠里是如此荒凉、又是如此温暖,而远处的一道孤烟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令人震撼。 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他要画,他要把这份荒凉与孤独、温暖与震撼画下来!他画下来了,他真的画下来了,而且他还为这幅画配了一首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如此的经典,以至于后人一提起沙漠,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 此刻的王维决定接受上天的安排:不就是飘飞的蓬草吗?能飘到大漠看到如此美的景色,也不枉活了这一生。 他没有想到一个惊喜在等着他。 他看到了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还有老朋友岑参、崔颢和高适!他乡遇故知啊,尽管这里酷寒难耐,风沙蔽日,但在王维心里,这比朝廷上的如履薄冰、勾心斗角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王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活得如此恣意。他们一起打猎,追鹰逐兔;他们一起骑马出行,饱览壮丽的边塞风光,茫茫大漠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游览的足迹。 他忍不住挥毫画下他所看到的狩猎场面: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好男儿就是要驰骋沙场、醉卧风云!生命就应该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去挥洒!去张扬!去释放! 生活对于王维而言,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朋友间的离别是难免的,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在苍天下、在大漠里、在篝火旁,他们一起为前往安西都护府任职的好友元二送行,歌声响彻了整个沙漠上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歌会迅速流传开来。以至于每当送别朋友的时候,都会唱这支歌,一遍又一遍,往往会反复吟唱三遍,因此也称《阳关三叠》。 王维多么想一辈子都留在这里啊,可是上天又怎会让他如意呢? 4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四十岁的王维接连失去了三位朋友。 崔希逸被副官陷害,抑郁而死;孟浩然因背疽复发而死;而他最尊重的亦师亦友的张九龄,也在家乡韶关曲江与世长辞。 调回京城的王维发现,这座流光溢彩的都市早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长安,也不再是那个“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政治中心。 为人狡诈、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只手遮天,满朝大臣噤若寒蝉。 经历了人生无常的王维心灰意冷,他再也不关心官场上的种种事情。从此后,他有事上朝,无事还家,抽空作作画儿,钻研钻研佛学,悉心经营他在终南山的辋川。 他经常会一个人信步漫游,静静欣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沿着山间的小溪,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 走到尽头就走到尽头吧,管它源头在哪里呢!世间万物,自有它的来处,也自有它的去处,山穷水尽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天空的行云变幻吧,水自然会变成云,云自然会变成雨,山涧自然又会有水,何必纠结它来自何方?和偶然遇到的山翁谈笑聊天不好吗? 是的,人生原本就充满了偶然,谁都有走到绝路的时候,无路可走,就坐下来看看天空吧!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感谢这份偶然,让我们可以欣赏到触动无数人的这首《终南别业》。当我们在每一个绝望的时刻,一想到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心中都会拥有平静的力量。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之后的王维越来越留恋于辋川,这里是他的心灵栖息地,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经营多年,精心设计了二十处游址,和好朋友裴迪以每一处景点为名作诗,并把这些诗集结成册,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山水诗集《辋川集》。 经过尘世的变迁,辋川早已了无踪迹,可是这些诗有幸流传下来,让我们可以窥见大唐盛世的当年,一个诗人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可以看到在辋川有一片长满青苔的湿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zhài》)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空的不仅仅是这鹿柴,更有诗人的心。 他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弹起古琴,周围的竹子随风发出飒飒的响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拥有了这样的宁静,你还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 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一朵芙蓉花静静开放:“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如果有来生,就这样做一朵花多好!日出日落、四季变幻、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想做一朵自生自灭的花,在山谷中绽放着属于我的芬芳。 …… 一切都是寂静空灵的,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然而一切又都是永恒不朽的,读来生死两忘,万念皆寂。 母亲去世后,王维更是一心念佛,绝少过问世事。 所有人都羡慕王维身居高位、风光无限,然而他们怎知王维在意的只是追求内心的平静而已,他是真正做到“大隐隐于朝”的人。 这份平静还是在王维五十六岁的时候被打破了,这次上天甚至还在他的心上狠狠剜了一刀,并且撒上了一把盐。 在安史之乱中,被俘的王维硬是被安禄山任命为伪官,尽管皇帝知道原委后原谅了他,但是一直洁身自好的王维还是不断上书要求辞官出家,他甚至还写下了“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诗句。 一生都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中起起伏伏,王维终于明白了: 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既然不断失去,那么何不彻底放空自己呢?他甚至把他悉心经营多年的心灵栖息地——辋川别业,也捐给了寺院,从此下朝之后,专心修佛。 人生在世,万事皆空,又何必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呢?你是否痛苦,原本取决于你的内心,和别人无关,和上天无关。只有达到了内心的平静,无欲无求,才会在面对人生的打击又无能为力的时候,真正看开。 就算上天让我一无所有,我仍然会一笑而过。 5 王维终于在他六十岁的时候达到人生顶峰,他官至尚书右丞,而上天这次要夺走的,是他的生命。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从容写信和各位好友告别,然后平静地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一匹脱缰的野马,他的狂傲不羁是每一个后世人心中脱离藩篱的一个梦,那么王维就是一颗温润、光洁而又细腻的珍珠。 他原本是大海中的一个蚌,拥有华丽的外壳,可是沙子却要不断侵入他的身体、他的灵魂,他只有经历了这种痛苦,才可以孕育出最迷人典雅而又高贵的珍珠。 他是诗人,同时也是画家、音乐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还为后世留下了《山水论》、《山水诀》等绘画理论著作,他独创的破墨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他在绘画中处理人和山水的画风更是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自王维之后,山水画中的人都是那样的渺小,烘托了自然之雄伟。 他有一幅《雪中芭蕉》的画留存下来,在中国绘画史上争议颇大。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山野中,一株芭蕉翠绿欲滴,这是怎样奇异矛盾的景色啊!王维曾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不就是心中的意念吗?雪中芭蕉,谁解其味! 王维在音乐上也颇有建树,他能仅凭一幅画里每个人手拿乐器的姿势就断言出所演奏的曲目,这份天赋令人咋舌。 他在音乐上的知己李龟年,安史之乱时流落到湖南。在那里,他唱着王维送给他的《伊州歌》泪流满面:“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之后倒地身亡,大唐的盛世之音从此绝世。 因为传唱广泛,后来形成了音乐史上有名的曲牌名“伊州乐”。 是的,这就是王维,他长身玉立在熙熙攘攘的长安,眉目如画,气质高贵,安然静谧,风姿绰约。他不说话,只是微笑,连嘴角的弧度都是那样浅浅的一弯,就已经站立成了大唐一道最迷人的风景。 ![]()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经历了人世间的大繁华,而后又一无所有。然而他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不慕荣华、不求富贵,只求心灵的安宁。 他的思想是那样的“清净”,他的心灵是那样的“平静”,他完全放空了自己,身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他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 王维,被世人称之为——“诗佛”。 大老振读经典,《读者》微信专栏作家,简书作者。一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的语文老师,一个白天教书晚上写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温暖你的心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