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会 还是六七年前的事。那年寒假奉派到外地讲课,回程车票不好买,邀请单位动用“关系”,好不容易弄了张硬卧,还是个上铺。我上车时,有个年轻人正躺在中铺看书,看看我的票,主动说:我到上铺去,您年纪大,上下不方便。我连连道谢,心里着实过意不去。刚好列车员推着小车卖盒饭,我要了两盒,邀小伙子共进晚餐。他略一推让,就从上铺下来,与我对坐而食。 攀谈起来,知道他是回家探亲后返京上班的。我见他衣著朴素,跟赴京发展的外地小伙儿没啥两样;心想外出打工不易,留个联络方式,或许将来能帮到他。一问才知道,人家是清华大学博士,眼下在IBM当工程师。我不由得暗伸拇指:读书多就是不一样,惜老扶弱似不经意,接受感谢落落大方,古之君子就是这个样子吧? 让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渐渐步入老境,这类情景时有所遇。每当乘车有人让座,感激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哪怕让座的姑娘小伙儿并不漂亮、帅气,可在我眼里,那一刻他们真美!而我则是谢了又谢——落座时谢,分手时再谢! 曾几何时,让座难几乎成了“新常态”。网上的讨论各执一偏:老人要求年轻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年轻人说:我上了一天班,好不容易挤个座儿,还得让给你? 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说两句。其一,在城市公交运力紧张的当下,老人(包括病残孕等)出行,应尽量避开早晚高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其二,老人乘车时要摆正心态:人家让座是情分,不是义务,不能强求。前些时有位老人因争座儿而动手,结果自己发病身亡,便是心态不正的缘故。其三,接受别人让座,一定要真诚表示感谢,这是起码的礼仪——“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中早就“曰”过的! 一次有个孕妇上车,旁边一小伙儿起立让座,孕妇大模大样坐下,看都不看人一眼。我忍不住多嘴说:你怎么不谢人家?孕妇脸一红,说:我要谢,他没转过头来。——感激的话是从心里涌出来的,还要等坐稳了、摆好“泡丝”再说吗? 前不久网上流传一件类似的事:一姑娘给人让座,对方谢都不谢就坐下。姑娘有气,说我钱包掉在座位底下了。待对方起立,姑娘顺势坐下,再也不肯起来。网上对此评论颇多,不少人埋怨姑娘:既然做好事,对得起良心就好,何必置气?太小心眼儿了! 我倒觉得,姑娘的作法或有可议之处,但效果却是好的。此事在网络上传播发酵,成了一堂文明习惯“迷你课”。若能有千万点击,便是在千万人心中播下种子,让人人懂得让座是文明,表达感谢同样是文明! 当然,姑娘若不较真儿,更显高尚。可高尚的行为就有好的效果吗?春秋时鲁国制定一条国策:如有人将流落他乡、沦为奴仆的鲁国男女赎身送回,可以到国库领取相应报酬。孔门高足子贡是位君子,他在外国重价赎回奴仆,却不肯到国库“报销”。孔子得知后叹气说:子贡做得不对啊,从此没人再肯为奴仆赎身了!孔子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人家送他一头牛相谢,他坦然接受。孔子又说:子路这个头带得好,鲁人今后还会见义勇为的! 是啊,有子贡的“高大上”榜样在前,谁还好意思去领赏呢?这样一来,也就没人“犯傻”去干赔本买卖了!而子路的做法更有示范性,毕竟世上的“小人”(一般人)远远多于“君子”(德高者)。 其实“君子”和“小人”并没有一定界限。“小人”也可偶有“君子”之行,“君子”也能偶生“小人”之念。具体到公交、地铁中,肯让座的、表感激的,都是君子之举;熟视无睹及受惠不谢的,则是小人之行!——“君子”、“小人”就写在你脑门上,还用别人指说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