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我们民族数千年的交响乐制定了主旋律;他为中国无数代的心灵绘制了路线图;他的思想已经渗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他的言行已经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设计师。 距今两千五百六十年前,一个婴儿如恒星横空出世一般诞生了。时间,是在那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地点,是在鲁国尼山附近;这个婴儿,叫孔丘,字仲尼。在他生前和逝世后,人们都尊称他为孔子。 在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他的学生子贡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他的后辈孟轲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在中国的对外形象上,再没有人比他更能代表中国了。现在,中国在全世界开设的许多汉语学校,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谈谈这位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的伟大先人。 要学习中国的国学,必须从先秦学起,因为先秦是中国文化的根;在先秦形成的各个学派中,儒家学派又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他为我们民族数千年的交响乐制定了主旋律;他为中国无数代的心灵绘制了路线图;他的思想已经渗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他的言行已经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设计师。 综观孔子的一生,他主要从事了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从政。他曾任鲁国司寇,虽前后仅仅三个月,但已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在这方面,至少在当时不能说他非常成功。第二是搞教育。从三十岁左右直到七十三岁时逝世,他共教授弟子三千余人,其中杰出者有七十余人。第三是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在后两个方面,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像人类早期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孔子“述而不作”。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所编纂的《论语》一书,是关于孔子最可信的记述。我们要研究孔子,学习孔子,应该从《论语》开始。 《论语》应该是在孔子去世二十年左右的时候,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以某种形式——很可能是扫墓或者集中论学,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聚集在一起,回忆起先师当年的谆谆教诲,每个人都无限感叹与怀念。于是,大家便把记忆中一些先师在世时的语言和行为记述了下来。记述者当以曾参、有若的门徒为主,故《论语》一书,于孔门诸贤中唯称“曾子、有子”,此外皆直称其名。《论语》如实地记载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行为,以及对很多具体事务的处理方式和看法,展示了一位蔼然圣者的风范,确立了君子人格的典型。同时,在这本书中,孔子以他温和而执著的姿态,与他的弟子们一起,为后世构建起一个充满了崇高的理想主义的圣贤集团。正如薛瑄《读书录》中所云:“观孔门诸弟子之言,从容和毅。皆仿佛夫子之气象,乃圣教涵熙而然也。” 孔子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从现实出发。由此,孔子为我们提出了成为君子的一系列标准,比如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温、良、恭、俭、让等。同样,“子不语怪力乱神”,短短的话语中,已彻底奠定了中国文化注重人生幸福,而不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或来世的根本原则。这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宗教统治或者政教合一的现象,更没有出现过直到如今仍令西方世界头疼不已的宗教战争。这足以令后人顶礼致谢、高山仰止。 《论语》一书的语言是平实的,但正是在这样的平实具体之中,孔子这位千古圣贤和他的弟子们一起,以真诚而和蔼的态度,为中国人树立了一系列的道德标准、做人原则。请看: 道德礼仪核心:“礼之用,和为贵。”(《学而》)做人行事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日常行为表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终生学习求索:“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多做自我批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讲究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儿女孝道事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有了这一系列的标准和原则,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就能够建成我们的“君子国”,就可以去努力实现世界大同! 这个目标当然很高远,但是《论语》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