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曾国藩修身处世“六要” 指引人生大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风大家 儒风大家 参加讨论

    文/儒风大家
    曾国藩,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的修身处世六要,既是他人生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人生大智慧。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每临大事有静气
    从容安静,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年轻做事,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他的老师理学大家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获益良多。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整天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死后,魏、吴联合少数民族发五路大军攻打蜀国。五路大军打来,刘阿斗都快被吓死了,别的将领也懵了。可诸葛亮把自己关在相府里三天不见客,静心思考对策,结果,五路大军被他轻松化解。这就是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
    曾国藩和诸葛亮都是少有的“内圣外王”的大政治家,都是在静字上做足工夫的人。诸葛亮《诫子书》中更是精辟地将此总结为,“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曾国藩一天带着日记,去拜见他的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觉得曾国藩的自我反省很到位。唐鉴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曾国藩有志气,希望他今后能涤旧而生新。”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句话出自《了凡四训》这本书,意思是要我们于从前之恶习、恶业决裂,斩断与过去不好的自己的联系,从新开始,修身立业。《周易》、《大学》都强调“日新其德”,意思更近一层,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斩断与过去恶习的联系,每天都要更新自己。
    
    从新开始 修身立业(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周易》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这个人在道德、做人做事等方面的品味。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益友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能帮助我们进取上进,甚至扭转我们人生的厄运,带来好运。而如果交友不慎,很可能就交上霉运,甚至给自己带来灾祸。你的朋友正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改变着你,所以交朋友不能不谨慎!
    唯柔可以制刚狠之气,唯诚可以化顽梗之民。
    曾国藩说,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刚柔”功法到家,在自己鼎盛之时,看到“刚”性太强,便以柔掩之,并强调刚强与刚愎的不同,并把这一点恰到好处地用到为人处世之中。他认为处世不应求全、求圆、求满,这就是“抱残守缺”。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味追求大获全胜,功德圆满;可是一旦大获全胜或者功德圆满,凶险和灾祸也就随之降临了。
    《庄子》中有言:“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所谓的机心正是指世人的奸巧、虞诈之心,唯有远离这种心态才能让人变得笃实真诚,而唯有笃实真诚的人,才能“消众机”。曾国藩在日记里记述:“此话颇有意义,惭愧的是不能身体力行。”而他在此后一直坚持消除自己的奸诈之心,并坚信在上者倡而导之,人人都去遵循这样的人际关系准则,社会风气必然会归于淳朴。
    以曾国藩的智谋,做一个奸巧之人易如反掌,但他却时刻谨记去伪存拙的古训。只因奸巧虚伪的人虽然会得到一时的成功,却不能获得别人长期的信任,终究会有被揭穿的一天,从而变成别人的笑柄。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做善事最快乐,因为不求别人知道。做善事最痛苦,因为十分害怕别人知道。中国有句古话:若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做了事情不被别人知道是很难的,也就是说想要隐瞒坏事是很难的。
    行善可以带来心境的快乐,行善能生发人内心的阳气。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里都会不安、不快乐、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绝对无条件地行善,帮助别人,有利于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曾国藩被很多人视为成就大事业的榜样,堪称近代圣贤。他总结一生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要成就大事业,就必须志向远大、行善积德。所以,曾国藩时刻告诫家人,多做善事、救助贫困等,所以曾国藩整个家族得以旺盛发展。行善积德,不仅让一个人家庭幸福、成就事业,而且会让一个人开心快乐、心想事成。你要经常反思,你做了多少善事?
    
    轻用其芒 深藏若拙(资料图 图源网络)
    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
    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有人赠给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
    “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隐匿自己的锋芒,不要随随便便露才扬己,狂傲无理,这样容易招致怨恨、嫉妒和灾害。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所以一身的才华反而成了不详的“凶器”。
    只有藏匿锋芒,韬光养晦,才能在大事中临机取决,用自己的才华和锋芒,快刀斩乱麻,功德圆满。这样做,我们的锋芒和才华才是真正的“利器”。这也与《孙子兵法》的智慧相通: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平时候的时候,我们要懂得隐匿锋芒,养精虚弱,一旦时机到了,就要果断出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