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乃天下父母的最大的心愿。暑期,很多骗子就是利用做家长的这种心态,到处坑蒙拐骗,以能够疏通关系上好大学的名义,骗取家长的钱财。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能够有个好前程本没有错,但育儿观一定要量力而行。曾国藩与鲁迅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个人物,他们的育儿观或许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 让孩子成才第一秘诀:尊重孩子 曾国藩于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六日《致澄·沅弟》信中说:“吾不望代代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礼仪之旗帜也。” ![]() 曾国藩之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曾国藩眼里,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做官,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这样说:“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已身切要之事明矣。” 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被曾国藩寄予厚望,曾国藩曾评价自己的爱子“天分甚高”,然而,就是这位天资聪颖的长子,三次参加会试皆以失败告终!大失所望的曾纪泽对于科举考试产生了厌倦之情,在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形势下,曾纪泽打算学习英语和西方社会学。当儿子曾纪泽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曾国藩爽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后来,曾纪泽凭借自己的努力,终成晚清著名外交家。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与哥哥一样会试名落孙山,以后尽管多次应试,也未能如愿。曾纪鸿也效法哥哥,学起了数学,最后成了一名著名的数学家。 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里,放弃科举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要知道,曾国藩父亲曾麟书为了一个秀才,前前后后考了17次!由此,也足见曾国藩的育儿观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 鲁迅一家(论坛 图源网络) 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无需赘述,他就一个宝贝儿子,而且是中年得子,对于孩子的疼爱自不用细说,但鲁迅并没有把高大全的个人愿望强加给儿子。一九三六年,鲁迅在病重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在中国的历史上,依靠父兄余荫的人大有人在,某肥头大耳的“将军”,就是依靠爷爷的荣耀,到处题字,歪歪扭扭的字结果成了一大笑话。周海婴没有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而是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结果成了一个无线电专家。 无论是曾国藩还是鲁迅,在儿子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们并没有强加个人愿望,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他们也并没有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去给孩子谋取利益,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奋斗。 (作者:罗日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