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古代夫妻恩情深:文人儒士与妻做“闺蜜”(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华读书报 赵园 参加讨论

    
    赵明诚与李清照(图源网络)
    前此最负盛名的文人夫妇,无非赵明诚、李清照,与赵孟頫、管道昇。据说赵明诚赞李清照“亦妻亦师亦友”,本文所写的这一时期,仍被士大夫夫妇更被名士才媛作为蓝本。黄宗羲《李因传》,写李为葛某副室,“夫妇自为师友”,“奇书名画,古器唐碑,相对摩玩舒卷,固疑前身之为清照”;还说又有人拟之于管道昇。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名妓孙瑶华归新安汪景纯,为其鉴别古书画鼎彝,“不失毫黍”,被许为“今之李清照”。《妇人集》所记妇人,多博学有才,能诗工画;有若干名妓,更多的是闺秀。由此集可知,士人妇中,有才调、擅诗文者,颇不乏人。如徐灿者,陈氏以为“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与朱淑真、李清照在娣姒之间。
    但仅由上文所及亦可知,以才艺为人所艳称的,仍然更是进入了士大夫家庭的青楼女子。在旧院才媛,“色”“艺”均为谋生之具,本不宜在“家庭”这种场景中展示,否则即像是隐含了对女性的家庭角色的挑战。而柳如是、顾媚、董小宛以特殊身份进入士大夫的家庭,却也宜于作为考察士大夫婚姻中女性角色的材料——虽不足以例其余。无艳遇不成其为“名士”,或只能是有缺陷的名士。旧院才媛的才艺,是其“职业训练”的一部分,一朝做了文人妇(无论大妇小妇),“商榷图史,酬唱诗歌”,即成文人风雅的绝好点缀。董姬为人艳称的,也是其人的经营“牙籖湘轴”且能书善画。由冒襄的《影梅庵忆语》可知,董不但撰有《奁艳》,且侍冒裒集四唐诗,尽管不足拟之于李、管。同书关于顾媚,则说“顾夫人识局朗拔,尤擅画蕙兰,萧散落拓,畦径都绝”。较之画技,或许“识局朗拔”更为难得的吧。
    
    柳如是
    最为时人后人称羡的士夫的“闺中良友”,自当为“博涉书史”的柳如是。据说《列朝诗集》中关于女诗人的评论为柳如是所写。沈虬《河东君传》,说柳“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韻,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在绛云楼,校雠文史。牧斋临文有所检勘,河东君寻阅,虽牙签万轴,而某册某卷,立时翻点,百不失一。所用事或有误舛,河东君从旁颇为辨正”:令你想到的,不就是赵明诚、李清照?这也正合于作者的意图。由文献看,朋辈确也以赵、李目之。萧士玮题《牧斋初学集》,顾苓作《河东君传》,均以赵明诚、李清照拟钱、柳。顾苓《河东君传》记钱、柳定情后,钱“为筑绛云楼于半野堂之后……君于是乎俭梳靓妆,湘簾棐几,煮沈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谑,略如李易安在赵德卿家故事”。有意思的正是“略如……故事”。这或也是当年钱氏所在的文人圈子中的共识。
    钱谦益、柳如是,龚鼎孳、顾媚,为其时的“公众人物”,难免吸引窥视,有诸种传闻。陈寅恪以某种记述文字为“谤书”。关于有传闻说柳的诗文有人代作,陈氏说:“推求此类诬谤之所由,盖当日社会,女子才学远逊男子,忽睹河东君之拔萃出群,遂疑其作品皆倩人代替也。”(《柳如是别传》)陈洪绶“生平好妇人”,其所撰《题花蕊夫人宫中词序》,说凡佳诗文均可传,品类、节操是否有玷,不宜作为传与不传的条件——也无论其人是妇人还是男子。他为“花蕊夫人”辩,说即使其人“品”不足称,文字倘佳,也不妨传之后世。无论如何,在才艺以至学养上可与男性比肩、颉颃的女性,是一道令当时的士大夫与俗众都心情复杂的风景。但即陈寅恪所说的“谤书”,也自有考察价值——对于社会心理,与性别有关的偏见。“谤”中或有补偿心理,如鲁迅所写女娲两腿之间的小丈夫,未必当真有那样强烈的道德义愤。
    你不难注意到,上文所及女性,多产自江南。陈寅恪由吴越名士佳丽,说到《聊斋志异》的“托灵怪以写其理想中之女性”,而蒲松龄悬拟之狐女,在吴越乃“真实之人”,如柳如是一流,以见当时“南北社会风气”之“歧异”(《柳如是别传》)。然如蒲松龄经验中全无其人,也难以写到如此灵动的吧。安知蒲氏不曾遭遇灵秀黠慧如狐女的女子?山水的灵气并非仅毓于南方。无论南北,风气均难作一概之论。但总体而论,南北的差异是无可怀疑的——尤其滋养人物的人文风土。
    写夫妇日常生活的,如老杜“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老妻画纸为碁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均为写家居小景的佳句。明清易代后,钱谦益回首往事,写自己幼年时所见从祖父、祖母。其时万历初年,自己家的全盛时期。“从祖父县雉于庭木,舍矢命中,顾盼自喜”,从祖母则“鼓琴于房,桐絃铿然,声满窗户”(《明旌表节妇从祖母徐氏墓志铭》)。将“琴瑟和谐”体现于具体情境,运用的自然是文人长技;取的是从旁观看的态度,与画中人的体验无干。这里,“情调”、“意境”较之生活的物质方面,无疑更被注重。上文说到归庄的诙谐。《世说新语》中有《排调》之目。据说计东妇吴夫人“善排调”,计本贫士,尝置一妾,夫人揶揄之曰:“古闻糟糠之妾,如何?”(《妇人集》)夫妇间的雅谑,亦使得严肃、严重的问题轻松化。宋代隐士杨述对君主说其妻调侃自己,曰“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以示无意于仕宦。倘那诗果为其妻所作,而非杨述本人弄狡狯,那妇人的幽默、善谑,夫妇生活中的谐趣也不难想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